卻說那石猴來南瞻部洲參訪仙道,卻始終無緣得遇。美猴王登岸遍訪多時,見山而入,意欲尋訪有道,但卻時常誤入妖魔洞中,若非其身上氣運充足,早就化為妖魔腹中之食。雖然招惹百般挫折,但是猴王並沒有放棄。
“善哉,善哉!”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欣喜的長頌一聲,一揮拂塵,道韻波紋盪漾開來,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祖師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既然有緣,今日合該你我師徒二人見面!”
這日,石猴來到一座高山之前,見這高山秀麗,林麓幽深。石猴心道,此山如此秀奇,山中必有高人,便往山中而來。
石猴上山行至一段距離,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側耳而聽,卻聽得歌唱之聲: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聽得此言,石猴滿心歡喜,道:“這裡果然有仙人!”即忙跳入裡面,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夫,在那裡舉斧砍柴。
石猴忙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禮!”
樵夫聽得石猴之語,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敢當,不敢當!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
石猴聞言笑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
“實不瞞你說,這個詞乃一神仙教我的。我一年前來此打柴迷路,巧遇這位神仙。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
“那你可知道那神仙現在何處?”
“就在這山上一座道觀之中。”
石猴聞言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從那神仙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
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
石猴得了樵夫的指點,在謝過了樵夫之後,便出了深林,按照樵夫的指點,尋路去了。
樵夫待孫悟空走後,化為一菩薩,寶相莊嚴,眉心一朵蓮花狀焰花烙印,腦後神環縈繞,懸掛如日,卻為準提聖人座下孔雀王菩薩。
孔宣笑道:“這猴子已經到了,貧僧也該回去復旨了!”化為一陣清風不見了。
話說猴子按照樵夫的指點,很快的找到路徑,過一山坡,往前行了約有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
只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此時,洞中的準提所化的須菩提祖師正在為一眾弟子授課,石猴的到來他也知曉了,心中一陣歡喜,停下了講課,對一旁的童子道:“童兒,門外來了個拜師學藝之人,你去將他帶進來吧。”
那童子聞言,就往外而來。
石猴正要敲門,聽得‘吱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裡面走出一個童子來。
這童子正是聽了準提之言,前來迎接拜師學藝之人的。童子出門一看,門前並無什麼人,只有一隻奇怪的猴子,便道:“你可是來拜師學藝的?”
那猴子道:“我是來訪道學仙的。”
這童子見過一些市面的,便對石猴道:“既是如此,你跟我來吧!”
石猴聞言,唱了個諾,就跟在童子後面往裡面而去。
石猴跟著童子直至瑤臺之下,見那準提端坐在臺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臺下。只聽準提唱道:
“大覺金仙沒垢姿,
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
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
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