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上前大禮參拜老子道:“函谷關關令尹喜拜見聖人,願聖人聖壽無疆。”
老子坐在青牛之上,晃晃悠悠的否認道:“關令大人卻是認錯了,我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老人,那裡是你說的什麼聖人。”
尹喜當即道:“弟子略通八卦之術,今卜得一卦,卦象顯示卻是漫天由靈氣聚整合的金花飄落,此乃聖人降臨之時,天地所自然生成的異象。且卦象還顯示,來人當是一位騎牛的老者,老師請看,此處除了您外,可還有符合條件之人?”
老子聽了尹喜之話,見此人竟這般聰慧,心中一陣喜歡,哈哈一笑道:“你卻是一聰慧之人,與我有師徒之緣,可願拜入我門下坐我一記名弟子。”
尹喜聞言大喜道:“弟子拜見老師,老師聖壽無疆。”
老子受了尹喜一禮道:“我乃是三清之首太清聖人老子,你既然入了我門下,我也得賜你一個道號,便名叫長眉。”說到這兒又指著準提和多寶道:“這位乃是西方的準提聖人,而這位乃是你通天師叔門下大弟子多寶。”
尹喜聽老子說眼前這個道者也是聖人,心裡也是一驚,趕忙上前見禮。不想一日之內自己連見兩聖,更是拜在老子聖人門下,尹喜都有些暈了。
老子又道:“你雖然入了我門下,但我觀你卻不適合我太清道法,今我便傳你一套我未成聖前創的一套法門,此法門乃是一劍修之術,卻是剛猛霸道,與我太清清靜不符,但卻最適合於你。”一手指向長眉眉間,把那劍修法門傳給了長眉,其中還有一套陣法,名為兩儀微塵陣。
又從懷裡拿出一符和雙劍道:“這兩物一件乃是先天一氣太清神符,卻是我所煉,以後你開宗立派後鎮壓氣運所用,這兩柄寶劍名為紫青雙劍,卻是兩柄難得地先天靈寶,賜給你防身之用。”
長眉接過紫青雙劍和先天一氣太清神符磕頭道:“弟子謝過老師傳法傳寶。”
收下寶物後把老子引入關中,道:“老師乃是聖人,多是隱居天外,不知多少人希望得到老師教導,老師何不著下一書,教化萬民?”
老子本就是人教教主,人教教主卻是須得教化萬民,聽了長眉話點頭道:“此法甚好。”
說完便立下一書,分為上下兩篇,共五千字。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稱為《德經》,合稱《道德經》。《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此乃人教教義之根本。
長眉見到此書,喜道:“老師此書卻是可教化天下。”
老子卻是一笑道:“你傳完此書,便去峨眉山修行,他日有緣你我還可再見,我去也。”轉向準提道:“道友,我們繼續前行吧!”
準提點頭道:“善!”
於是,老子帶著多寶,與準提一起便離開了函谷關繼續往西而去,來到大雪山。
準提當下對老子道:“無量天尊,此地合該聖賢出現,教化一方,上應天數,下恤萬靈,了結因果,清淨解脫,大善!”
老子斜倚在青牛背上,眸中兩道金光熠熠,觀照天竺氣數,點點頭道:“我為人教教主,自當行那教化萬民之舉!”
太清聖人撫摸著三尺垂須,滿面容光,對多寶言道:“你可知道水無常態,地無常勢?當初你師尊不尊誓言,擅自擺惡陣阻擋西岐仁義之師,累及門下,最後悲慘收場。當真是可悲可嘆。你氣數未盡,貧道不忍你枉送性命,特地救下你一命。如今天下氣數大變,西方佛門大興勢不可擋,貧道為我玄門大計,還需你配合一番,不知你意下如何?”
多寶道人苦澀道:“但憑大師伯吩咐!”
“甚好,西方佛門雖然乃是八百旁門,不為盤古正宗,但也妙法玄奇,如今其大興之勢恍若冉冉升起的朝日,只能順,不可逆。今日,貧道有意讓你成就無上佛陀道果,成佛作祖,你可願意?”
說完,老子就閉上了眼睛,靜待多寶道人的答覆。
多寶道人心中且喜且悲,喜的是,如果真如老聃所說,自己必將成為一教之祖;悲的是,從此卻是不為通天門下,心中難捨,亦是糾結。
“不,難道你看著師弟、師妹被闡教門下屠戮一空之時,不覺得自己勢單力薄、無濟於事嗎,難道忘了當初修道成仙的最終目的了嗎?截教沒落已成定局,自己已經別無出路,難道不應該自立門戶,為一教之主,再續大道氣運,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老子輕輕睜開半合半閉的星眸,起初看似渾濁,須臾星辰湮滅重生、虛空塌陷、萬物重生,而後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最後清澈似水,乾淨如童真。
多寶道人心中思念繁雜,眼中閃過一絲回憶、一絲掙扎、一絲仇恨、一絲祥和和一絲脫,最後目光堅定,面色平和了。
這時,多寶從容道:“師伯,往事如煙,已成灰土,不再留有。如今物是人非,那一幕幕如同昨日黃花,一去不復返。弟子修道,卻是為度生死大劫,最終能夠不懼所有,生死不存,威脅不具,逍遙自在,萬劫不壞,弟子願意聽從師伯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