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曰:“李帥今為大將東征,但願早至孟津會兵,速返,國之幸矣。”
李靖謝恩,周公旦下臺,眾將聽候指揮。李靖傳令軍政官與眾將得知:“俱於三日後,在教軍場聽點。今日有師尊,與我餞別。”辛甲領令,傳與眾將知悉。周公旦同文武百官,俱回後營。
李靖離了將臺,往大營而來;有哪吒領諸門人來迎接李靖。只見鎧甲 威儀,十分壯麗,來至蘆邊,楊戩對李靖曰:“將相威儀自壯行色,李帥真人中之龍也。”李靖笑曰:“多蒙列位抬舉,今日得主上恩賜兵權,皆眾之功勞也。李靖何能?”
眾將曰:“李帥客氣了。”
李靖道:“諸位稍候,貧道師尊大駕快到了!“
眾將拜別,李靖黃飛虎鄭倫一旁恭敬伺候靜候師尊大駕。半響,就見遠遠之處,一片紫霧迷濛,有鶴鳴鳳吟之聲隱隱約約傳來。香氣撲鼻,不知是何種香料所散發之氣,清香淡雅,提神清爽;隨後,就聽仙樂陣陣,鐘鳴磐響,一派笙簧仙樂齊奏。有詩為證:
“紫氣空中繞帝都,笙簧嘹 白雲浮;青鸞丹鳳隨鑾駕,羽扇幢 傍轆轤。對對金龍雲現,雙雙玉女佩聲殊;祥光瑞彩多靈異,周室當興應赤符。”
在一片光輝中徐徐走來一副車輦,李靖雙眸一凝,瞳仁黑白二色流轉不息,三尺輝光透眼射出,掃射而去,就見一青袍道人手持拂塵趕著九條矯健的神龍,透過綴有萬千明珠的珠簾,恍惚惚可以看見一道童手持光華灼灼的如意,而後正位座椅之上卻是一片如同玉石寶光一樣的雲光,飄忽不定,不可捉摸。
就在李靖打量間,那車輦已經來到半空,李靖趕緊收斂心神,和黃飛虎鄭倫上前一拜,恭恭敬敬地言道:“弟子李靖黃飛虎鄭倫拜見師尊,願師尊早證混元,萬壽無疆,歷萬劫而不滅,安享無量逍遙!”
五彩仙音傳來,“李靖,爾等前面帶路吧!”
話說盧聖駕臨,李靖領著黃飛虎鄭倫等門下弟子伏道左迎接,隨後引道酌水焚香,迎鑾接駕。
盧聖上了蘆篷坐下,李靖復拜。盧聖曰:“李靖!你此次東征滅紂,立功建業,貧道今日特來餞你。”命紫芝童子取酒來酌了半杯,李靖跪接,一飲而盡。盧聖曰:“此一杯願你成功扶聖主。又飲一杯,治國定無虞。又飲一杯,速速會諸侯。”
李靖吃了三杯,又跪下。
盧聖曰:“你又復跪者何說?”
李靖曰:“蒙師尊天恩教育,使靖得拜將東征,弟子此行,不知吉凶如何,懇求指示?”
盧聖曰:“你此去並無他虞,你謹記一偈,自有驗也。偈曰:
“玲瓏寶塔安天下,可保周家八百年。肉身成聖超天境,久後靈山護法臺。”
李靖聞偈拜謝曰:“弟子敬佩此偈。”
盧聖曰:”此次你孟津會碰到梅山七怪,會有些障礙,這北方控水旗你拿去,自有用處。“拿出北方控水旗遞給李靖,李靖謝過師尊,接過寶旗。
一旁黃飛虎見李靖問師尊前去吉凶,也上前問:“弟子前去吉凶如何?”
盧聖見黃飛虎命運不長,面帶絕氣,心中不忍,只是黃飛虎雖是有難,但是日後封神為泰山大帝,威名赫赫,當下也不說破,道:
“澠池縣上看,神針便知機。只是功為首,千載姓名題。”
門下弟子鄭倫也過來,問道:”弟子領法旨下山,不知歸著吉凶如何?”
盧聖知他不好,進得關,死於梅山七怪之手,天數如此,也作一偈,與鄭倫存驗。“鄭倫你問前程之事,我有一偈,你可時時在心謹記,使偈而行,庶幾無事。”偈曰:
“鼻哼道術說能通,莫為貪嗔錯用功;若不知時務,防身有難危。”
鄭倫心中凜然,謝過師尊。
盧聖道:“為師返駕回山。”
李靖送出篷來,只見仙風一陣,回了鐵叉山。
次日李靖升賬,軍政司辛甲啟:“元帥!放炮豎 ,擂鼓聚將。” 傳令眾將上營聽令。李靖曰:“紂王雖是氣數已盡,五關之內,必有精奇之士,不可不防備。“令哪吒上臺來。道:”本帥今掌兵有二十萬,用你為先行。“ 哪吒謝過父帥。李靖又令楊戩作三軍督糧官。
隨後乘吉日良辰起兵。此正是紂王三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兵,點起號礮,兵威甚是雄壯。怎見得?有詩為證:
“徵雲蔽日隱旌旗,戰士橫戈縱鐵騎;
飛劍有光來紫電,流星斜落掛金黎。
將軍猛烈堪圖畫,天子威儀異所施;
漫道弔民來伐罪,方知天地果無私。”
大隊雄兵離了潼關,前往臨潢關一路上而來,三軍歡悅,百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