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夏禹還在彌勒和真武的幫助下,又掃蕩了一番各地水域作亂的殘餘小妖。至此,參與作亂的妖怪幾乎滅絕,夏禹開始正式的治水。
夏禹視察河道,檢討鯀失敗的原因,吸取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對黃河之水順其自然,以疏導為主。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彌勒真武等人竭盡全力,輔助大禹治水,從西走到東,遇到高山,用開山斧劈,斧頭利芒飛出,淡淡金,山崩地裂,山峰被從中一分為二,裂開一峽谷,水流滾滾,傾瀉而出。
遇到大河攔路,大禹祭拜寶劍,青光繚繞,分開水波,正是“避水劍”。大禹掏出一段鐵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定海神針”重一萬三千五百斤,一拋,插入河底,測量深淺。
夏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
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夏禹亦關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見一個人窮得把孩子賣了,禹就把孩子贖了回來。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后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
夏禹穿著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幹最苦最髒的活。幾年下來,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乾枯,臉龐黧黑。
如此,夏禹先是用了六年時間將海、淮、濟三河疏通河道,後又用了七年時間來疏通黃河河道,眼看治水就要功成,卻是發現黃河河道被龍門山擋住了去路。那龍門山綿延幾千裡,黃河改道自是不成,而其又是九天息壤所化,眾人如何鑿得開?
夏禹一眾人正無奈處,天光大開,一尊神將身材威武,黑衣玄冠金甲,手持金斧,威風凜凜,踏著祥雲落下天際。
“奉天帝之命,幫爾等治水,前來劈開此龍門山!”
這尊天神真個生得好象,但見他:
幌幌霞光生頂上,威威殺氣迸胸前。
眼突銅鈴欺太歲,嘴上髭鬚如插箭。
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
腰間懸掛虎頭牌,手持金斧若摩天。
夏禹大喜,謝道:“多謝天帝陛下,請問是哪位神將!”
“本座乃是翊聖真君黑煞大將軍!”
“多謝天帝,多謝大將軍!”
翊聖真君捻個訣,念個咒語,把腰躬一躬,叫“長!”化身百丈,腳踏虛空,橫貫天地,煞氣沖天,把金斧幌一幌,教“變!”就變了有百十丈長短的斧柄,咆哮一聲,提起昊天上帝所賜的開山巨斧,神華沖霄,使大法力,開山闢嶺,往龍門劈下,嘩啦一聲驚天動地,龍門大開,從此黃河之水便從此流向大海。
有詩讚這金斧:
西方妙法道源深,造化鼎中久鍊金。
結就金斧稱至寶,開山破嶺逞奇功。
眾人一陣歡呼,翊聖真君收了開山神斧,化為一道黑光,直上九霄雲外去了。
經過夏禹的治理,形成兩大水系,以黃河、長江為河流源頭主幹,其它江河溝渠大多與此相連有關。水患期間,人族雖受災極重,民生生產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多民眾不得已背井離鄉;但在治水過程中,受災各部族不分彼此,協同合作,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了生產資料,進一步加強了各部族的交流融合。
在治水的過程中,夏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
由於事先規劃得當,並不單單是平息水患,禹藉此機會整合了大半人族的勞動力,統一排程、集中勞力開闢了密佈的水網溝渠。以雖尚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但這次行動極有歷史意義的,在整個種族的傳承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人族暴發出了難以想象的力量,這是人族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集體協作工程。
在這一過程中,人族的人口基數雖然銳減,但總體生產力卻得到了極大提升,為以後發展農耕畜牧打下堅實的基礎。得益於密佈的水網工程,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人族很快便會恢復活力,將迎來一次人口的大暴發,也許僅在百年之後,甚至是幾十年,人族對整個洪荒的影響力就會超過以往的任何一個時期。
禹作為治水最大的功臣,於十三年中開山無數,通河無數,修堤無數,使天下河川均流向大海。又引水築渠,建壩畜水;加之禹在治水過程中走遍天下,對各地作物氣候均有了解,於執撐間推廣各種作物,讓其在更適合的地方生長,無形中提升了人族的糧食產量。
待治水成功,天地有感,降下功德時,那功德之大直叫天下修士側目。
彌勒協助大禹,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分去一層;真武等天將亦出力不少,分去一層;治水眾人一共分去一層;開山斧與定海剩下七層被禹和其父鯀所得。
那大禹獨得六層自水功德,定海神針亦為治水之器,自然從中分了半層,加之大禹對此寶甚喜,便將自身功德分了些許,與瞭如意金箍棒,叫這如意金箍棒成為一件後天功德聖器。
彌勒寶相莊嚴,梵光籠罩,梵音相隨,笑道:“大禹將此寶立於東海,以鎮壓東海氣運,我佛門遣四海龍王保護人族風調雨順如何?”
大禹大喜,龍族自天地初開便屹立於洪荒,稱雄四海,堪稱水中至尊,至今已有無窮歲月,其底蘊自是無比深厚,那會差後天功德聖器?這不過是龍族與人族結盟的一個訊號罷了。
龍族乃是上古洪荒霸主,雖已衰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統轄四海,連昊天上帝也不敢給與輕視。這一件寶物能將龍族這個龐然大物綁在人族的戰車上,大禹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由於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南巡而亡,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
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禹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真武等天庭一干天將在大禹治水立下赫赫功勞,天庭在人類的威望大為增高,人族開始正式開始在正月初九祭天。由於保佑聖真君真武和翊聖真君黑煞大將軍在治水中立下大功,人族也把兩位真君作為玉帝和王母的從祭立在廟裡香火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