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強算過一筆賬,一旦攻下金陵他治下的子民就會超過150萬,到那時,他建造工業強國的計劃就可以徹底展開。
想要攻下金陵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那裡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方強想要將它攻下來必須得用船,陸路根本就行不通,隔著長江呢!
水師是方強的一大短板,因為他手上根本就沒有船!不過沒有關系,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從無到有。沒有船加緊建造就是了,大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不成?
其實明朝時期,我國造船業的發展達到了第三個高峰。主要是因為元朝經辦以運糧為主的海運,又繼承和發展了唐宋的先進造船工藝和技術,大量建造了各類船隻,其數量與質量遠遠超過前代。
元朝初期,僅水師戰艦就已有17900艘。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下令造戰船5000艘,操練水軍七萬人。再過三年,又下令增練水師六萬人,再造戰船3000艘,僅這兩次就造了戰船8000艘。
而且元軍往往為一個戰役就能一舉建造幾千艘戰船。此外還有大量民船分散在全國各地。
至正十三年,元軍為了在濟州河運糧,一次建造糧船達3000艘。元朝還在江海水陸要地設水驛站424處,共有郵遞專用船5921艘。這些都充分說明瞭那個時代造船能力之強。
方強是有理由驕傲的,因為阿拉伯人的遠洋航行逐漸衰落,在南洋、印度洋一帶航行的幾乎都是我國的四桅遠洋海船。大明朝在航海船舶方面絕對居於世界首位!
大明戰艦的效能遠遠優越於阿拉伯船。那時就已經能夠建造五桅戰船、六桅座船、七桅糧船、八桅馬船……
九桅寶船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更迎來了我國造船業的新。
方強一點點兒回憶著自己查到的資料,在驕傲的同時還有一點淡淡的失落,因為如此先進的造船技術和他一點兒關系都沒有。諾大的匠作營裡根本就沒有人會造船!
“來人啊,去把老杜給我叫過來!”
老杜是將做營的營長,造船這件事必須和他商量一下。
“大帥,您找我?”
片刻功夫,老杜就出現在帥賬。
“確實是有點事,老杜啊,本帥決定進攻金陵,所以必然要用到水師,你知道這附近有造船的工匠嗎?”
老杜思索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說:“大帥,我雖然是一個下苦人,但也知道兵貴神速,您要攻打金陵造船就太慢了,我看您不如去繳獲一些,這樣也方便得多!”
“哦?”
聽到這話,方強兩眼放光,“老杜啊,都是自己人,有好主意就別藏著掖著了,快快講來,如果有用的話,本大帥重重有賞!”
“大帥,長江一帶遍佈水系,不過這水上可不怎麼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