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是會做人,可長安縣知縣老爺的舊交特意往咱們這兒興師動眾地跑一趟,可不僅是為了蓋書院用的那點兒木頭啊。”
佟正釗問道,
“不為了書院,那還能是為了甚麼呢?”
佟正則笑了一笑,故作神秘地壓低聲音道,
“為了那些逃荒的流民啊。”
佟正釗一怔,忙追問道,
“流民一窮二白,晉商從他們身上能撈到甚麼好處呢?”
佟正則笑了笑,道,
“皇帝現在不是要在九邊區劃屯政嗎?晉商在遼東有生意,遼東的那群將官、豪右、鎮守太監正變著法兒地想把軍政屯田變為私田或民田。”
“這屯田變‘民田’還能怎麼變呢?只能讓自己手下的家丁、幫丁去佔田開墾。”
“遼東那些將官的家丁、幫丁是怎麼來的咱們也知道,要麼是原來的衛所軍丁,要麼是原來在衛所幫貼軍役的餘丁。”
“近幾年遼東戰事不斷,將官們手下的家丁消耗得也快,這會兒朝廷要整理屯政了,一時也騰不開人手再去佔田開墾。”
“於是這晉商就想了,若是能把現下北邊的災民送去遼東,不但饑民有了安置,遼東的將官們也多了幫手,豈不是皆大歡喜嗎?”
“所以啊,這位晉商現在特意過來,就是要咱們這兒兩個縣的知縣老爺通融通融,反正這以工代賑的實際賑糧也有限,還不如呼籲災民們都去遼東呢。”
佟正釗道,
“這晉商和將官是皆大歡喜了,可這饑民無故變成了家丁,能歡喜得起來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佟正則笑道,
“二哥,這你就不懂了,其實原來的那衛所軍丁才叫一個苦,這開墾民田的家丁既不用負擔軍役,又沒有朝廷徭役,只要老老實實地聽將官的差遣就行了。”
“而且遼東那地方雖然冷,但是土地可是比咱們這兒肥沃多了,種子一撒就豐收,幾乎都不用幹甚麼累活兒。”
佟正釗斜眼道,
“那既然當家丁那麼好,爹和二叔咋一個勁兒地勸我不要去咧?”
佟正則“嘿嘿”地笑了兩聲,道,
“別的甚麼都好,只有一點須得小心,就是這回讓災民們去開墾的那幾處民田離女真部落比較近。”
“但是話說回來了,比起活活餓死在逃荒路上,或者得了瘟疫病死,能順利去遼東種田不是輕鬆多了?”
佟正釗又問道,
“那遼東現在有哪幾處民田需要災民去開墾呢?”
佟正則掰著手指頭回道,
“一共有四處。”
“一是遼東都司治所遼陽附近,那裡有個遼陽東寧衛,聽說東寧衛裡的將官,一個人手下就有幾百口家丁、上千畝良田。”
“二是沿著遼河的邊牆地區,從三岔河起,至開原沿邊,共長六百餘里,據說開原附近的土地特別肥沃,唯一一點不好,就是離海西女真特別近。”
“三是鴨綠江沿岸的夾江和馬耳山,那裡從嘉靖三年開始就有遼人耕種,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未開墾的荒田。”
“四是寬奠六堡……”
佟正釗失聲打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