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比較聰明,但是他們到了工作的場合,一切還是要重新學起。
這段學習的時間,長短不一,有人幾天就能夠學會,更多人花了好幾年,而很多人乾脆自己不學,讓胥吏來學。
只要他們把忠於自己的胥吏帶著走,就能夠保證他們任官的順利。
到最後,他等於是包工頭,領了大部分薪水,把一些薪水給實際做事的人。
實際做事的人要生活,所以就必須從他們辦事的物件,也就是一般沒有辦去替自己發聲的人要些錢糧。
日日如此,他們也就認為生活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子。
皇帝跟臣子之間不會撕破臉,他們只會打啞謎。
如果猜對了,他們的反應可能是服從,也可能是背叛,但是當啞謎還在進行的時候,讓他們的行動,就會慢了好幾拍。
皇帝很喜歡啞謎,這種制勝性的啞謎,也只有他能夠做。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對反擊,就沒有能力了。
打啞謎,是一個好方法。
但是錢汝君沒有這個智商和智慧,操作啞謎,所以她最喜歡直來直往,對於啞謎這類的考驗,她最討厭了。
幸好,她有資格跟皇帝直接要答案。
所以皇帝打啞謎的時候,就打不到錢汝君身上。
金麥城算是對皇帝最大的支援著。
但是商稅上路之後,錢汝君給皇帝的錢,將走商稅路線,就不會走私人路線給了。
如果皇帝私人想要一些錢,可以用父女親情來跟錢汝君要錢。
而錢汝君給皇帝的錢,等於就是孝親的資本。
錢汝君知道,皇帝這個職位,如果想要當好,一定要出很多的錢,對朝廷來說,錢永遠不夠用。
當你把一件事建設好了,人們就有下一階段的請求,到了最後,他們享用到的權利,他們會覺得理所當然,是屬於天賦人權,沒有想到皇帝要做這樣的事情,也需要花很多的力氣。
錢汝君看到長安附近的城池,商人想在糧食抵制皇帝的政策。
民以食為天,是皇帝都知道的道理,商人更是知道,在他們眼中,他們賺錢,會不會損害到其他人,讓其他人沒有東西吃,他們可以很簡單的無視。
畢竟,賣糧食的人那麼多,你不跟我買,可以跟其他人買,我就是要賣這麼貴。
如果你買不到別家的糧食,餓死了,也不關他的事情。
他認為,還有別人,是別人的錯,為什麼要找他呢?
皇帝也不能把糧食商人,全部抓起來。
像這個小商販說的,他們沒有能力去遠一點的地方進貨,如果這些有能力的商人,不把貨運來,損失的人就有兩方面,農民還有小商販,還有一般需要買糧食的人。
任何人,在裡頭就非常被動。
但是皇帝知道,想要達成這個效果,必須商人聯合起來。
如果商人聯合起來做這樣的事情,那等於脅迫皇帝,也等於造反了。
所以有二成的商人,支援皇帝,對皇帝來說是好事。
而且,皇帝的支持者錢汝君是一個大型農場的商人,錢汝君有足夠的錢,去把沒有錢過日子的人的農場買下來,並且繼續種田,也能夠開闢荒地,招來人替錢家農場工作。
錢汝君農場工作,是附近最後福利的工作,就算是去外面做小商販的人,也很願意進入錢家農場工作。
錢汝君這陣子把很多金錢集中在買地購地,還有開闢荒地上面,並且開了很多運輸公司,建成了後世的城鄉運輸系統,你就算不到長安,也能夠把貨物運到長安城。
錢汝君找了一些願意經商,並且願意繳稅的商人,把他們運到鄉下去,讓他們去跟農人講價,也幫助鄉下的農人,開闢集貨市場,讓來購買的商人,能夠找到固定的場地,而這個地點往往是錢汝君開的貨執行所在,講好價錢,就能夠去農地收割,或者在貨場直接把貨運走。
這些放棄生意的商人,沒有想到他們雖然放棄跟大戶人家做生意,讓大戶人家跟他們結合起來,卻讓小農戶開啟了商業,並且跟市場産生連線,透過錢汝君的貨執行,即使是那些地主老財,生意也能夠更好做。
他們也覺得,如果商人都往來幾個,似乎對他們來說,更有幫助。
而這些商人,不只是購買,來到這裡的時候,也會帶來一些他們需要的物品。
於是,物流就開始産生了。
錢汝君的農場,本身就有物流,而且作物的成熟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