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漢在錢汝君的影響之下,並沒有發生五胡十六國的事情,那麼南渡造成的大融合,就不會發生。
或許錢汝君的老祖宗就不會向南發展。
如果是這樣,那移民的來源可能必須以人力來讓這些人移民。
要不然,這個地方保持純種,將是未來分裂的源頭。
在歷史上,漢人曾經大量被屠殺非常多次,尤其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如果沒有這些屠殺,漢人人數不會急劇的減少。
不會急劇的減少,人口暴增的情況可能會越早來到,在沒有足夠耕作技術,和工具的時候,沒有糧食就代表人們為了自己孩子的生存權,將不得不發生戰爭。
否則,等待他們的,只有饑荒。
如此一來,其實往大漢核心地方之外的地方移民,還有耕種技術的改良,還有弄到很多新的糧食是很必要的。
錢汝君想到這時候的大漢,其實人口增長的速度非常的快,三十年人口就可以增加二分之一到一倍。
人們也沒有節育的概念。
當人生夠了,如何讓人節育,恐怕就變成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現在人口有幾千萬,可能沒有經過一百年就可以人口達到一億了,這其實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但是在這個情況之下,人口還不需要大量的控制,不過錢汝君想到,在滿清末年的時候是一億同胞,就已經讓很多地方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
提早讓人民向外移動,提早改進統治技術,讓有效統治能夠達到更遠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實,這個時代的糧食,而已不是真正的缺乏。
最主要是餓的人,沒有辦法取得足夠的糧食。
飽的人,也沒有辦法把糧食賣掉。
其實最重要的是糧食沒有辦法及時運到需要糧食的人的手上,因為如果沒有辦法生産足夠的糧食,他怎麼會有錢去換取更多的糧食到他的地方呢?
因為沒有錢換取,所以糧食生産多餘的地方,就不會把糧食流到那個地方去。
而且一旦發生饑荒才開始移動人民,大漢朝是沒有辦法承受這樣的改變。
因為大漢朝朝廷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以分配給這些人,當時在新土地耕作的時候,第一年不會有糧食的。
糧食給百官給軍人就已經不夠了,寅吃卯糧的事情常常發生,甚至還必須時常利用皇帝的名義,搶劫利用富豪,利用把富豪抄家滅族的機會,收集到足夠的糧食來補充不足。
其實他們喜歡殺富豪,除了富豪該死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非常缺乏糧食,只有透過這種方式他們才能夠獲得,來維持朝廷的運作。
說起來為什麼朝廷做的事情那麼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官員的薪水實在是佔了太多的糧食了。
可是官員的薪水真的很高嗎?其實如果作比較就會發現,百官的薪水也只不過剛剛好夠他們吃,或者是養家餬口。
還不能夠吃太好的東西,反而比不上民間那些做生意做得好的人能夠吃上好東西。
只有官品比較大的人擁有超過吃飽的要求的東西。
可是,這些人卻時常必須在某些年節的時候把錢送出去,所以這些人其實在朝廷裡的薪水都不是他最重要的開支,在朝廷裡面,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其實是掌握權力,有了權力之後他們的薪水被皇帝東扣西扣,其實他們都覺得無所謂。
時常看到很多網路小說,說朝廷又扣了你多久多久的薪水,甚至扣了幾十年後,可是這些地方官似乎都覺得無所謂,因為他們可以透過手中的權力在外面做一些營生額,因為他們跟當官的人熟識,所以能夠得到比一般的人更多的好處。也就更容易賺到錢了。
畢竟他們這個時代,沒有什麼保密意識,很多訊息他們都是第一個知道的。
對於這些會賺錢的人,他們知道求新求變才有賺錢的可能。
最怕改變的其實是最不能夠有任何變化的人,因為一旦一個變化他的手頭的錢就沒有了,在他未來的生活,會變得很苦,因為他身上的錢沒有辦法買到足夠的糧食,並沒有辦法應付其中任何一種變化。
例如家裡有人生病呢,對這個家庭來說等於是災難性的變化,如果是小孩子,他們或許就直接放著不管了,反正以後還可以生孩子,但是在大漢這個時期,對於長輩不能不好好的供奉,但是長輩在去世之前都是會生一些病的,能夠壽終正寢的人非常的少,在長輩生病的時候,必須花費家裡很多的資源來幫他治病。
當他過世的時候,家裡又必須厚葬,如果沒有辦法厚葬,會被人家認為不孝,但是厚葬的話,往往把一個人的家底都掏空了,所以每當家裡有人死亡的時候,家裡等於經過了一個輪回。
而那些新貴往往能夠得到最多的錢財來消耗,但是他們得到更多的是買更大地的權利。因為沒有錢財的時候,對於朝廷來說,給予土地就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