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必須要讓人受委屈,那麼久必須注意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受委屈。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常,一半的委屈,給他一半的幸福,人們就能夠開心的活下去了。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大部分是可以接受的委屈,那麼只要給他少數的幸福就他願意繼續過生活下去。
但是如果只要有一個他不能夠接受的委屈,那麼他的生活即使再幸福,也會瞬間被破壞掉。
幸福被破壞掉的時候,人就會産生變化,有些變化,不是你願意看到的。
在南越國宣佈他們的舉措之後,大量的軍隊往朝廷集中,地方被放棄了。
至於地方官,那就能夠自己想辦法,並且調查敵人來的時候,會怎麼做。
錢汝君也跟著把軍隊活動範圍縮減集中到南越首都。
地方反而指派給外圍調過來做後勤的人。
因為在這個時候,南越國地方已經沒有什麼反抗勢力了,如果真的有反抗勢力。
薄慶手上的軍隊也是大漢精英,雖然現在大病初癒,但是解決南越國非精英分子,還是有辦法的。
只是,戰爭就會死人。
錢汝君也只能管的住,不死槍兵隊的人,維護槍兵隊,已經是錢汝君能力的極限。
錢汝君知道,對於這一千個槍兵,他們將要面對的挑戰,讓他們隨時跟死神一起跳舞。
同時,如果不是錢汝君在,他們需要的後勤力量一樣要非常多。
在大漢沒有後勤,想要做到很多事情,還是非常的不容易。
錢汝君心裡認為,後勤的民夫,非常可憐。
在戰場上,沒有人是真正的安全的。
替朝廷做事,自己要帶食物,要面對死亡,在後世,簡直是不可思議。
這些事,應該是軍隊該做的事情。
錢汝君發覺在這個時代,朝廷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甚至因為這樣的關系,他不得不規定人民必須服勞役去作。
因為,他們不想,也不能花更多的錢。
官方把這個設定當成人民的義務,也因為這個設定,讓人民不能夠自由流動,而人民不能夠自由流動。
因此人力不能夠集中,有些人他不適合住在城市裡面,有些人他不適合住在鄉下,只有人盡其才才能夠讓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得到最好的發展。
但是為了賦稅,他們必須守在田裡種田。
而能夠流動的卻只有讀書人,所以讀書人成為這個時代最特殊的一個團體。
戰爭是這個世界上,人群最大的流動,當秩序被破壞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離開熟悉的地方。
人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日子就會過的艱難。住宿就是最大的成本。
雖然錢汝君只帶了一千的人,甚至沒有帶後勤的補給部隊,但是錢汝君卻讓南越國地方感到驚恐,於是讓很多人開始討論,尤其是一些有錢人,每次到戰爭的時候,如果是敵人打到這個地方來的時候,最喜歡拿他們開刀。
加上他們平常沒有做好事,也不覺得他們下面的奴僕會幫助他們,所以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最安全的保護自己的方法,就是離開。
讓這些人保持著跟自己一致的利益,當這些人在外地的時候,就不會跟地方的人結合在一起,必須緊緊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確保他們最大的生存機會。
南越國原本穩定的生活方式,因為錢汝君這一千個人帶著槍的擾動,許多人不得不離家到很遠的地方去。
但是一些人已經知道,錢汝君並不會去擾動農田,會受到打擊的,只是一些有錢人,因為錢汝君不會分辨有錢人還有做官的人是好是壞,所以一律全部降為平民,讓他們繼續當農民百姓。
比起之前一律殺掉的情況,好多了。
畢竟這時候再殺人,其實已經沒有必要。
但是不能讓這些人繼續控制地方。
所有把他們帶走,或者逼走非常重要。
如果是讀書人,那麼錢汝君可能會考察一下這些讀書人是不是好的讀書人。
好的讀書人,就會讓他們有機會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教書,不會取走他們的性命。
錢汝君逐漸鬆散的動作,反而讓很多人按下心來,他們知道在戰爭的時候難免會讓部隊做一些平常不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