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錢汝君開始帶動他們的錢在外部活動的時候,錢汝君卻也不會把這些錢累計在金麥城不動,所有到了錢汝君手上的錢,都會再次流動起來,有的買便宜的糧食,在災荒的時候救濟人民百姓,有的時候,卻開始造路,興建新的城鎮,但是卻讓新城鎮的人,免費住在他們買下來的地方。
提高他們生活的品質。
當然,錢汝君這種行為,只能用商業模式做,大半在郡縣實行,不會在封國實行。
其實,一旦成為封國,就容易形成國中國,要不是大漢有最強武力存在,這些封國不但不能維穩,還會造成分裂。
最主要,大漢時期的軍隊要調動,太過困難。
每一個人的主要影響力,無法超越五百裡。
在金麥城裡面的錢是動得最快的,當錢動的越快,製造或者被分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
有些大漢學者,腦子不會太過於僵化,在這種情況,有些人就開始研究新經濟。
尤其是,金麥城模式,更成為經濟學者的研究主軸。
不只是民間學者在研究,官方學者研究的更為用心。
皇帝劉恆,都會詳細看過,思考能不能夠在大漢全面推廣。
可惜,大部分的經濟政策,他只能封凍起來,等待政府執政能力變得更強的時候,再來想辦法推行。
幾乎每一項政策,他們都還沒有能力看到缺點,或者是他們看到缺點了,但是他們卻發現,在缺點發生之前,他們有太多機會修改。
至少,他們就看到金麥城似乎不會一成不變,總是在不同階段,進行改革修正。
不過,他們很少推翻推出的政策。
似乎,在他們推行每一個政策之前,都會經過非常多人的討論,和辯論,最後在實行的。
在實行的時候,他們往往就知道有什麼缺點,已經準備按照缺點會發生的時間點,提早加以修正。
但是這一點,很多人都看出來了,卻沒有人敢跟皇帝劉恆說。
大漢是姓劉的。是家天下。
金麥城隨時都在投資而投資的專案有些看起來一開始就賺錢,有些看起來是賠錢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對大漢百姓來說,都能夠看到好處。
只是不時的,會侵犯到大財主的利益。
在大部分時候,錢汝君跟皇帝打過招呼,就能夠解決。
如果皇帝不讓解決,那就私下解決。
或許私下解決,會解決的更為徹底。
人們發現,其實錢汝君長久來說,很少虧本的。
她不是賺到錢,就是賺到口碑或者是信譽。
“東西都好好吃哦,比我收集的東西味道好多了,我可不能常吃這麼好吃的食物。
常常吃以後就吃不慣收集來的東西了,其實我收集的東西平常也是覺得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