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匈奴單於死掉的訊息已經被傳達了出去。
對草原民族來說,他們從來不認為大漢民族,農耕民族,會來侵佔他們的放牧的土地。
對他們來說,這裡的最強者被收割完了之後,他們就會認定這裡已經是安全了,又會回到他們原本的土地繼續耕作。
他們習慣認知,農耕民族,不會再這個地方逗留。
因為對農耕民族來說,他們想要耕地,只要向南方索取。
他們可以耕作的土地就已經耕作不完,沒有必要跑到草原跟他們搶土地。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南邊的農耕民族會對他們的土地有興趣,也沒有想過他們會有能力爭奪屬於他們的土地。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也很想到南方去。
但是大部分時候,他們發現,被一群羊包圍,不會很好受。
他們是對的,如果現代科技沒有摧毀舊世界的話。
如果錢汝君沒有出現,其實,大漢民族其實真的沒有能力統治草原。
最大的限制其實就在於人口。
相比後世,這個時代的人口太少了。
少的連後世一個省的人口都沒有。
很多人認為距離也是一個問題,如果以距離來說的話,從長安畫一個大圓圈,嶺南之地的距離遠比草原來的遠。
在這種情況之下,距離好像不是問題。
草原道路平坦,對漢人來說,其實行走不是最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這個地方的人太過於強悍,而且不服管教,沒有辦法像牛羊一樣放牧在這片大地上,也就是說管理太過困難,而且太過兇悍。
對於大漢皇帝來說,管理這片土地的成本太高,所以他們之前一直都不會想要把這個地方納入管理,但是不把這個地方納入管理這個地方隨時就會南侵。
這對皇帝來說,是無解的迴圈,皇帝劉恆想破除,他的做法,就是把這個時代的最大變數,錢汝君留在草原。
所以除了少數的一些皇帝對這片土地有興趣,想要如同錢汝君想的,利用這片土地來增加自己的武力以外,就沒有人對這個地方感興趣了。
其實,擁有草原這個地方的徵戰能力,對於擴充套件土地,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繼續拓展,距離就很成為一個問題。
如果距離,遠到一定的程度的話,以大漢來說統治這個地方又有沒有什麼好處了?
因為管轄太過困難,這個時代的管轄最快的速度就是用馬,即使是建立了軌道交通,也沒有超過馬匹行走的能力,用最快的方式,就是不斷地更換馬匹來傳播訊息,也不過是三天能夠走八百公裡。
時間的滯後,會耽誤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只要單個個體八天就能夠無限膨大,變成不可收拾,所以自這個時代缺乏管理能力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也還是距離。
其實封建王朝一直沒有把管轄權弄到縣裡下的地方,因為,他們的薪水只給到了縣力,而縣以下能夠領到官方的薪水的人太少,而地方的百姓管理的人員,其實都是民間自己,很多人甚至是地方的族長,或者是地方計程車紳,也就是地方的權力單位。
“其實戰爭並不是人多就能夠打贏。那二十幾萬的人,你們學堂島的學生也其實不需要害怕。
我留在銀河城裡的學堂島學生,至少,有一百多個人,你們多多少少都有戰爭的經驗,也對於草原的人都是怎麼打仗有一些瞭解。
與其被動的等著人家過來打,還不如主動去了解他們正在做什麼事情。
如果他們真的是一如既往的不懷好意,那麼就把他們打散了。
就算只有兩三萬個人,我們也好解決,我們的馬經過這個冬天一直都是吃飽穿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