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別人阻攔,對錢汝君來說,它需要耗費的其實就是人力跟時間而已。
不需要跟別人玩捉迷藏,也不需要管別人財産權的問題,到哪裡都可以進去。
所以海洋的資料,錢汝君那裡累積慢慢豐富起來,現在他的船隻已經調查到長江口,沿海的島嶼,也幾乎被他調查起來,有些能夠開發使用的,他漸漸地派人去佔領下來。
不過跟南方的島嶼錢汝君暫時沒有佔領的念頭。
既然是因為航行過去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以現在的船隻速度來說,管理那些地方太不經濟。
還有一個因素,在更南方的島嶼有一個強大的威脅,那就是臺風。
你現在大部分地方的建築技術來說是抵擋不了臺風的,臺風掃過去,房屋不再是能保護你的地方,而是危險的處所,隨時會把你壓垮。
但是在外面吹風淋雨,你也可能被病痛打敗。
提早做好臺風警報,提早做準備?這個時代的欽天監,還不具有預測臺風的能力。
也就是說,他們只能觀察現象,然後放馬後炮,他們對天體的執行還比較給力。
至少能觀察到彗星、流星的出現。
但是對這個時代,各種離子認識還不夠清晰的時代,就算你預測到流星和彗星有什麼用?
只能牽拖到皇帝的身上,把這個東西當做是天降警示。
說起來遇到會心的皇帝也真夠倒黴,明明不關他的事,人家非把這些事往他身上掉。
文景之治是已經是,歷朝歷代比較開明,而且治理比較好的時代。
但是這個時代發生很多天象的變化,所以這兩個皇帝天天要寫告罪書給老天爺。也真是夠倒黴的。
陸地的情況,其實官方的典籍,還有衙門裡的資料其實都有一些。
或許是這個時期,事物的變動比較少,所以很多官方典籍資料都很古老。有的還是大漢剛立國的時候,整理出來的……前朝舊資料。
相比起來,前朝或者前前朝在做資料方面還比較認真。
或許是處在變化最大的年代,那時候的地方官,反而比較有責任感。
只是資料的毀損率比較高。
除了房子是木造,土造的原因以外,還有這個時代戰爭很喜歡用火把前朝的痕跡燒掉,也有關系。
而且,就算有舊資料,有新資料其實可用度都不高。
因為這個時代,文書資料如果是文人做的,太講究辭藻的華麗。
尤其是關鍵的數字方面,不是含糊不清,就是誇大化。
白發三千丈,這種誇飾的修辭,是文人的最愛之一。
好像不這麼寫,不能表達他的感情之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