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在古時,是常見的現象。
大清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雍正會注意到這一幕而已。
弘曆也因為雍正的目光,跟著看了過來。
而他記得很清楚的是,歷史上,雍正當皇帝后,一即位就下詔開禁旗人種田,強行讓京畿無產旗人去熱河墾荒。
熱河是清朝統治者會盟蒙古諸部的地方,也是控扼蒙古諸部的戰略要地。
讓旗人去熱河墾荒,既有經濟意義,也有政治意義。
但讓旗人可以種田,可是打破清朝祖制、違背保守派利益的措施。
雍正敢這樣做,而不是透過加倍掠奪漢人的方式,改善旗人困境,對於一個清朝皇帝而言,還是很難得的。
所以,對於弘曆而言,就算他不是雍正的兒子,也是更支援雍正繼位的。
“阿瑪,京師新設的城衛營和協管營能養的人還是太少,要是能在全國各大城都推廣城衛營和協管營,那就更好了。”
弘曆在這時,也對雍正提起,想在全國大城市推廣城衛營和協管營的話來。
雍正很高興弘曆能跟他一樣,想著底層的百姓,但他還是笑話起了弘曆的天真:“你和弘皙請旨在京師設的城衛營和協管營能不能維持下去都是問題,何況其他地方。”
“阿瑪說的是,這次如果不是二伯一黨與八叔他們積怨太深,京師都很難成功推行這種事;”
“但兒子相信,將來要是阿瑪為這天下之主,京師的城衛營和協管營一定能維持下去,其他地方也能推廣開的。”
弘曆試探著說了一些犯忌諱的話,以確定雍正是不是真的把自己完全當成了可以信賴的人。
而雍正在聽弘曆這麼說後,只是笑了笑,倒真的沒有勃然,連眉毛都沒擰一下。
這讓弘曆心裡暗喜,知道雍正眼下是真不對自己設防的。
待到了暢春園北門,弘曆就與雍正道了別。
不過,弘曆剛遞牌子走進暢春園,就見弘春正往另一個方向走去,其身後跟著一些奴才。
這些奴才都端著許多用錦帕蓋著的禮盤。
弘曆猜得到,那些禮盤所承載著的,應該是康熙賜給弘春的寶貝。
老十四在西北帶兵,打了勝仗,康熙也常會將弘春召進宮,給他賜些寶物。
這一點,弘曆是知道的。
但弘曆沒打算跟弘春攀近關係,也就裝作沒看見,從別的道路,往後湖清溪書屋的方向而去。
康熙要明日才會回宮,所以,弘曆和淑慎公主自然也還要繼續住在暢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