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皙當即叉腰,而對弘曆怒罵道:“這養的都是一幫什麼鳥貪官!”
“那順天府自己有存糧嗎?”
弘曆這時也問了俞化鵬一句。
俞化鵬搖了搖頭,一臉無奈道:“沒有。”
弘曆又問:“那有錢嗎?”
俞化鵬也搖頭:“也沒有,順天府歷年虧空嚴重,已經入不敷出,許多官吏的俸銀都還欠著的,實在是拿不出錢糧來賑饑。”
弘皙這裡,當即一腳踹向了俞化鵬:“混賬,你這府尹怎麼當的,存糧存銀都沒有,你這讓我們怎麼賑饑?”
弘曆見此不由得搖頭。
他發現,這弘皙還是有其父暴戾性格的遺傳的。
對於底下官員,只要不順自己的意,暴脾氣說來就來。
這不,只因俞化鵬說沒糧沒銀,就捱了一腳。
而弘曆發現,這俞化鵬雖是進士出身的文官,但在被弘皙這麼不問青紅皂白的踹了一腳後,只蜷縮在地上咬牙忍痛,倒是沒有任何不滿。
甚至,他都沒有以請辭的方式表達不滿,也沒有控訴爭辯,老實乖順的很。
與那些敢與皇帝打架的旗人大臣完全不同。
這自然也不奇怪,大清畢竟不是前面的朝代。
儘管,康熙已經算是清朝皇帝中對漢人士大夫寬容的皇帝了,特別是在晚年,很多時候會由著底下的官員貪,由著他們結黨。
只要不過分,康熙基本上不會重懲。
但這也僅僅是相對寬容而已,漢人士大夫們在大清做官,還是不得不更加小心一些的。
而這也就使得,許多大清貴胄可以更加猖狂。
禮賢下士?
那得看心情!
但這也是他們自找的,因為這大清是他們自己許多漢人大地主大官僚主動請進來的。
當年喜迎“大清王師”,聯虜平寇的漢人大地主大官僚可是不少的。
一開始,“大清王師”待他們也的確很好,基本上他們在明朝是什麼官,就會在清朝繼續當什麼官。
但自清朝入關坐穩江山後,清朝皇帝們就突然換了一副面孔,沒少收拾他們。
話轉回來。
但弘曆知道,這事其實怨不著俞化鵬,而且,他在康熙身邊學習理政期間,也知道此人官聲其實還可以,屢次反映百姓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