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沒了孩子,倒是得了皇帝陛下更多的恩寵,先是替她更換了宮苑。
先前皇後旁敲側擊的說淑妃住的地方與她的品階不符,陛下如今腿不能動,不能好好的安撫淑妃娘娘,於是幹脆就叫宮人將華光殿打掃出來,讓淑妃娘娘搬去華光殿修養身體。皇後不是說淑妃娘娘的品階不夠嗎?那他就升了淑妃娘娘的品階,封淑妃娘娘為貴妃。這下品階總算是夠了吧。
皇後被敕令禁足,閉門思過,淑妃這一擢升貴妃,實際上後宮已經是落入了淑妃之手了。
就連宸妃娘娘都被這一些列的事情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她一直以來都將皇後擺在眼前,當成是眼中釘,肉中刺,哪裡想到平日裡那個看起來蠢兮兮的淑妃卻是一躍蹦到了她的前面去了。皇後禁足,淑貴妃協理後宮,倒是真沒了宸妃娘娘什麼事情了。
連帶著十二皇子的地位都跟著水漲船高,陛下下旨,讓衛毅當十二皇子的弓馬師傅,傳授十二皇子騎射武藝。還讓內侍陪同著十二皇子親自去了一次鎮國公府,行了正經八百的拜師禮。
這一旨意一下,滿朝嘩然。
大家都已經不知道陛下現在是到底要立誰了!十二皇子在朝中沒有靠山,陛下就親自給十二皇子找一個。讓十二皇子正經八百的去給衛毅行拜師禮,這就是在告訴衛毅,以後不管如何,他都不能不管這十二皇子。
這一下,皇上的心思更是叫人難以猜度。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陛下以頭風之症發作為由不再上朝,而是將朝中事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交由三皇子協助處理,一部分交給了四皇子協辦。
衛毅當了十二皇子的師傅了,倒是時不時的被召入宮裡去教十二皇子功課。所以現在外臣想要打聽點關於陛下的訊息,就不得不透過衛毅。可是偏生衛毅為高權重,他不想搭理誰,那就是真的不用搭理,誰也不敢上杆子湊過去問關於陛下的病情,還有到底陛下對太子之位意屬誰家。
自從皇後被禁足之後,陛下便一直都回避著謝家人的求見。就連三皇子殿下也都不常召見。陛下此舉一來是生皇後的氣,二來也是刻意迴避著謝家人,有意識的在削弱謝家人在朝中的影響力。
謝園心底明白,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在這種節骨眼上,他更是不敢輕舉妄動了。那幾個官員的任用都是透過謝家人之手的,如果現在陛下正在想要拿謝家人開刀的節骨眼上,將這事情再捅出來,那就真的不好了!這不是陛下想殺人,他在一邊遞刀子嗎?
所以他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這些人他已經交給謝秋陽去調查了,只是一時半會沒那麼多訊息傳回來,他們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謝園心底也沒數。
他只能巴望著這些人身家清白,與藩王沒有任何勾結才是,否則這謀逆叛變的大罪怕是第一個就要落在謝家人的腦袋上。
即便是查出這些人與藩王有所勾結,他也不能聲張,只能暗中尋個理由將這些人再替換掉。可是現在朝堂上的事務都已經分出去了,吏部正好落在了四皇子手裡,這可不是什麼好事。雖然說謝家如今依然掌管著吏部,官員任用調離還是由謝家說的算,但是四皇子真的要過問起來,還真必須給他一個理由。就怕他看出什麼端倪。
謝園又怕衛毅沉不住氣,先他一步將這事情捅出去,那可真是要要了他們謝家一家人的命了。不過好在,衛毅當了十二皇子好幾天的師傅了,陛下都不知道此事,那就是說衛毅還是很給他面子的,這件事情留給他們謝家自己去處理。
明明就是花團錦簇的局面,只是轉瞬之間,便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這一切發生的太快,太突然,真是叫謝家自己先亂了陣腳。
衛毅的確沒對謝家按什麼壞心。若是他真的想斬盡殺絕,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
衛毅那是戰場上滾出來的,比鬼都精的人,這種時候若是謝家出事,衛家只怕也蹦達不了多久了。
所以他的心底也是著急。
不知道衛箬衣和衛燕在冰河縣到底怎麼樣了。
他本是想脫身去冰河縣看看的,但現在又被十二皇子給纏住了,實在是離不了京城。
這眼看著秋季一點點的過去,冬日的初雪都已經降臨了京城,那兩個孩子在冰河縣究竟做到了什麼地步?
就在衛毅焦急的等著衛箬衣和衛燕的捷報的時候,來自冰河縣的信終於飛到了他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