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前唐在東北方面既無足夠財力也無充裕人力,不得已放權於當地胡將,因此安史之亂爆發。”
聽到這裡,李磐的神情也凝重了起來。
“前唐殷鑑不遠,我朝定製度首重兩河①以御北漢②、遼國,澶淵之盟雖立,但誰能確定,北方不會再起兵戈?畢竟失了燕雲,鐵騎南下一馬平川,幾晝夜便可飲馬黃河威脅開封。”
“而兩河不能不守,西北也不能不守,更不能令西北成了藩鎮,所以財政自籌之權決不會放給西北,哪怕扛著‘三冗’的重擔,中樞咬牙也要供著。”
李磐眉頭緊蹙,問道。
“所以照這麼說是死結?”
“不是死結,其實說穿了歸根結底還是一筆經濟賬。”
接下來陸北顧說的話,詳實程度讓李磐都有些驚訝。
“學生聽說養一名禁軍每月花費,大約可養兩名廂兵,亦或四到五名鄉兵。”
這話是有出處的,陸北顧記憶裡《宋代兵志》便有過統計,理論上北宋禁軍的每月收入,根據等級不同是500文到1000文,如果算上發的兩石五斗的口糧以及用於裁衣的布匹,平均下來一年收入則大約在36貫③左右,每月收入大約3貫,每天收入大約100文。
至於廂軍,待遇基本上是對半砍的,每天收入50文......鄉兵就更省錢了。
而這些倒不是什麼秘密,在大宋,當兵是個什麼待遇百姓都很清楚,就是因為混的還不如普通市民階層隨便做點什麼活計,所以才有了“好男不當兵”的說法。
宋朝的軍隊跟前唐可以說是截然不同,前唐府兵那都是帝國制度的獲益者,正經良家子,要地位有地位要榮譽有榮譽。
至於大宋,除了被刺配充軍的賊配軍,還有那些遊手好閒的青皮無賴,以及活不下去的流民,誰家正經兒郎不去讀書反而去當兵啊?
正是因為兵員質量本身就不行,所以大宋軍隊也只能靠堆數量了,而想要指望這種維穩屬性大於作戰屬性的軍隊有什麼戰鬥力,那也是奢求。
你問為什麼要搞這種低質量堆疊的軍隊?
君不聞“長安天子,魏府牙軍”乎?
那當然是因為晚唐和五代十國的驕兵們,乾的那些罄竹難書的事情把天下人都嚇怕了啊!
所以在制定大宋軍制的時候,政策出發點就是與其說再搞出這種血腥而荒誕的世道,還不如犧牲一些軍隊戰鬥力,讓大家都能安安穩穩過日子。
“西北四路兵馬詳細數量學生不知,想來起碼十萬禁軍、十萬蕃兵是有的,再配上數萬廂兵,籠統來算即便什麼都不做,僅僅養兵之費每年就得700萬貫起步,算上其他花銷,最少要1000萬貫。”
“國朝財政六分之一,便這般消耗掉了。”
“敢問令君可曾想過,是否存在兩全其美的解決之策?”
——————
①兩河,古代對河北和河東(即今山西)的代稱。
②北漢,即五代時期十國之一的漢國,由沙陀人劉崇據河東十二州建立,在大宋立國之後長期依附遼國,於太平興國四年被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所攻滅。
③宋代一貫錢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足陌”,即一貫錢等於1000文銅錢;另一種是“省陌”,即一貫錢等於770文銅錢。本書為方便讀者理解,相關內容均預設以“足陌”方式進行表達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