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研究員們對飛機重新進行了一番檢查後,兩個試飛員再次架機升空。
江東這一天都待在機場看著所有人圍著飛機忙碌。
最大升限、最高時速等效能測試完畢後,地勤人員開始給兩架飛機裝備彈藥,準備進行最後的武器效能測試。
殲一a型戰鬥機搭載6挺12.7毫米重機槍,在空中作戰時火力猛,速度快,俯衝掃射時效能也極佳,適合用來進行空戰和執行轟炸機的護航任務。
殲一b型除了搭載四挺重機槍外還可掛載航空炸彈或者6~8枚百公斤重的火箭彈。
測試時間連打出了6枚火箭彈,天空頓時出現了6個明亮的火焰,聲勢駭人。
火箭彈接連砸入試驗場,爆炸的火光在數公里外仍清晰可見。
“哈哈哈……”
江東在塔臺裡哈哈大笑,火箭彈發射和爆炸時的場面極其眼熟,有了一些後世兔子軍隊的風采。
若有10架以上的殲1b型飛機同時用火箭彈對地面的裝甲叢集實施攻擊,那麼一瞬間爆發出來的火力肯定能把敵人打得鬼哭狼嚎。
殲1b型飛機還可以用來攻擊地面步兵叢集以及車站、碼頭、物資倉儲基地等軍事設施。
若只裝載一枚或者兩枚大威力火箭彈,還可以摧毀鋼筋混泥土工事。
在目前的情況下,火箭彈缺乏有效的制導技術,用來空戰效率太低。
雖然也能用,但使用起來因為命中率低等原因而不划算,空戰時直接使用重機槍和機炮是更加有效的手段。
鍾馗出世後,軍事科學研究院在火箭彈方面的研究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想來一兩年後便能掌握制導技術,徹底改變空戰的形式。
第1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飛機便已經開始掛載火箭彈升空作戰了,主要目標是敵軍的偵察氣球。
蘇聯人第一次真正將火箭彈用於空戰之中,並且在諾門罕戰役時還擊落了一定數量的日軍戰機。
江東目前沒有能力製造大型轟炸機,在中國戰場上,尤其是在日後面對關東軍的要塞工事時,地面轟炸難有效果。
反覆考量之後,江東決定先製造戰鬥機,並衍生出一款俯衝轟炸機。
看了殲一a和殲1b戰機的測試後,江東十分滿意,這款戰機已經能夠滿足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戰場需求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試飛工作還要持續至少一個星期的時間,設計研究局要透過一系列的測試拿到殲一戰機的各種資料,對試飛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改進,滿足設計要求之後才會進行量產。
……
“主任,我們考慮了技術、人才、裝備保密等多個因素,同時也和科技廳交換了意見,認為戰機各部件的生產應該分開,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儘可能多的生產戰機。”
江東的辦公室內,發展改革委員會的主任任光認真的報告道。
“哦,所以說各部件的具體生產地點……”江東放下筆,將目光投向任光所拿來的地圖。
“武器由各軍工廠直接生產便可,我們認為應該把戰機核心發動機的生產廠放在高平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