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休息室的偶遇
為了長遠的發展規劃,林柒回國後並沒有長住在上海,而是去往北京發展。
起初她的父親林承治是不大樂意的,愛女歸家,本應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她卻又急著上路。
她母親趙清婉從旁勸說道:“孩子大了,註定有她自己的路要走。想想阿栩和小軒像她這麼大的時候,不都在外面漂著?”
林承治無奈道:“我們的孩子靈魂中有風,我們留不住的。”
林柒就這樣去了北京,她不是沒有猶疑的。那天她讀《論語.裡仁》,見孔夫子的一句“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因為某些原因,今人只識得前半句了。她知道,為了這“方”,她必然不能停留。
北上以後,她日漸忙得抽不開身。偶然得空的時候,她習慣於回到青島和她的外祖父母小住幾日。
當宋鄞濯再一次見到林柒已經是兩年以後的事了。兩部作品讓林柒在國內有了小小的知名度,兩年的時間,她身上的青稚褪去了許多。
那一天,宋鄞濯受邀參加了個訪談類節目。因為時間有些早,他就被安排到了休息室等待片刻。
助理還在後面忙一些雜事,他一個人先往休息室走去。他素來獨行獨往,最是頭痛一群人圍在身邊聒噪不休。
他還未進門就察覺屋子裡還有旁人,他存了幾分疑惑,輕輕把門推開。
一個姑娘輕靠在沙發上,正在低頭閱讀一本書。屋子裡靜的很,只有書頁翻動的聲音和她全然的專注。
宋鄞濯想,她定然是進入了一個極致美好充盈的世界,才會連他這個外人闖入都全然不知。
宋鄞濯站在原地靜靜看著,他怕因自己的到來,而攪擾了她片刻的安寧。
想是一個情節已經閱讀完畢,她暫時離開了那個旁人不知的世界。看到不遠處站著的宋鄞濯,她先是有些吃驚,而後靦腆的笑了。
宋鄞濯微笑著向她點頭示意,這時他才看清楚,這個姑娘他本就認識的。
人生何處不相逢,她不正是林栩的妹妹林柒,在兩年前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的林柒。
他走上前去,向她伸出手,“好久不見了,柒柒。”
林柒輕握住她的手,也笑著說道:“好久不見。您還記得我可真是我的榮幸。”
宋鄞濯雖未再見過林柒,對她卻還是有些關注的。他偶然看到過林柒演的電影,不是主演,但足可見其悟性。在同年齡的女演員中可以說是出類拔萃。“你如今可是顆耀眼的新星,星途坦蕩,我又如何會不知曉。”
“不過是演過兩部戲罷了。”
宋鄞濯走過去,與她在沙發上並肩而坐,拿過她手上的書,書已經很舊了,可以看出不是近年刊印的版本,但封面很簡約,沒有多餘惡俗的插畫,翻開後的排版也頗具古典美感。那是一本唐詩的集子。
“你喜歡王摩詰的詩?”
“是。”雖沒有說很多話,但或許是談及自己心愛的事物,她的神情愈發明朗,眉眼彎彎盡是靈動。
宋鄞濯不知怎麼也跟著開心起來。“你在國外生活許多年,沒想到還會讀古詩。”
“我小時候是和我爺爺奶奶長大的,兩位老人家都是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我爺爺每天很早起來,煮茶澆花喂魚養鳥。有時他會拿毛筆寫詩,我就在旁邊看著。爺爺很愛辛詞豪邁,我卻不中意,直到有天讀到王維的《竹裡館》覺得驚為天人,從此也就放不下了。每次重讀王維的詩,就覺得天朗月明,心下也就沒有鬱結了。”
林柒的工作剛剛結束,在休息室裡是為了做短暫的休整。同宋鄞濯的交談讓她有一種輕松和愜意的感覺,她不自覺地想要和他談更多。
林柒記得宋鄞濯的社交平臺上總是常年寫著一句白居易的詩,就隨口問道:“您喜歡白居易的詩嗎?”
宋鄞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白居易的詩總能給我一些感觸。他所作《琵琶行》《長恨歌》都可謂神來之筆。雖長居仕途,卻有難得的同理心,見一商賈之婦也能生出‘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怎能不叫人贊嘆呢。”
林柒點頭,心下很是認同。
宋鄞濯的訪談快要開始,而林柒也要趕去機場,兩人的談話也只能匆匆結束了。
而後的訪談,是宋鄞濯很熟悉的主持人,故而進行的很是順利。
而林柒已經到達機場準備乘機回上海。
機場人流往複,她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