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壓根不需要展開,而是要擁有一個非常小的工具,在質子表面上製造出形狀。
也就是蝕刻電路。
就和晶片需要製造電晶體一樣。
這裡又會出現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那就是,微觀電路要產生邏輯,就要有電子通行。
即便陸楊製造出的量子糾纏通訊,這也是利用磁約束場,讓光子在場內運動,運動時改變偏振磁片產生邏輯資料,後來技術升級,獲得了新的材料讓新材料產生磁約束場,歸根究底還是要製造出“電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在質子表面製造電路的方法,就是蝕刻電路技術。
這個蝕刻電路,並不是真的拿什麼化學元素在質子表面蝕刻。
而是陸楊以前接觸過的東西。
科學的盡頭,基本是相通的。
陸楊在科學島上,曾經做過讓光拐彎的實驗。
在這個實驗當中,知道了維度孔隙存在。
現在,陸楊重新獲得更多技術細節,又知道了一個新概念,那就是維度孔隙,存在不規則形狀,這個形狀並不是圓形,而是根據磁約束場而改變。
另外在維度孔隙背後的更高維度,也存在不規則形態。
打個比方,本來微觀世界裡,到處都是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孔洞。
但在磁約束場誕生後,就可以形成很多通道,將通道改變一下位置,就可以讓孔隙變大變小,同時也可以透過無數磁場通道疊加,形成規則的孔隙。
讓質子強行透過這樣的孔隙,會讓維度的力量把質子外殼改變。
質子的外殼肯定是不光滑不規則的,就像是地球大家看到的各種圖片就是球形,真實地球上面各種山丘峽谷,各種形狀。
假如我們地球的引力軌道就是磁約束通道,那在引力軌道中突然出現一個不規則的洞,一股巨大的力量將地球擠進去,那地球的外觀就改變了。
就像是擠奶油一樣的感覺。
陸楊發現二維展開質子,其實就是將質子透過維度孔隙擠壓進去,改變外觀。
三體人制造智子,為什麼需要用到巨型粒子加速器,就是為了給質子增加一個非常誇張的高速度,然後衝向維度孔隙,用維度的力量完成對質子的變形。
當然實際情況要複雜很多,如果只是簡單地用磁約束通道改變質子外觀,那沒有維度孔隙,一樣可以做到。
相當於人為製造特殊形狀的磁約束通道。
換做以前,陸楊肯定不明白其中道理,甚至當初做光拐彎、光消失實驗時,也沒有理解透徹。
只是按部就班地利用腦海裡的技術資料,製造出了磁約束場,產生了光消失光拐彎現象。
現在仔細一思考,發現其中問題很驚人。
已知,微觀世界到處都是孔隙。
那當初將光子推進其中一個維度孔隙時,怎麼確保它剛好從另一個就在實驗室裝置當中很小的區域內,出現另一個出口?
按照量子糾纏理論,維度孔隙進入其中,也許出來時,就在太陽系外了。
現在陸楊已經知道原理是什麼,那就是磁約束場,竟然在高維當中,也存在影響力!
為什麼官方的專家,除了按照陸楊給出的磁約束場能重現實驗外,自己完全無法成功。
就是因為他們不瞭解原理,表面上看改變細微引數,沒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