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潘教授背後的學校還有專案組,是打算投資陸楊一起聯合研發量子通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後來陸楊覺得對方開價低,把潘教授直接挖走了。
別人肯定對陸楊和潘見偉怨氣不小。
陸楊也不想將來產權歸屬出問題。
他嘆息一聲,也不再提用原來潘教授用過的大型裝置。
至於找周領導走關係,讓他們幫著協調重新造大型裝置。
顯然也不符合陸楊的需求。
時間很長不說,方法還比較笨。
畢竟國外的裝置,可能只有卡車那麼大,自己造的裝置,客廳那麼大,還可能要在地下鋪設量子隧道。
想想就心塞。
技術差距有點大啊!
外國人提前開啟工業革命,領先了兩百年,底蘊太厚了。
不是一下子就能趕上來的。
好在陸楊也沒有被打擊到氣餒。
他並非無路可走,陸楊仔細想了想,發現有很多路可以走。
第一條就是不計成本投資潘教授,砸錢讓他研發,自己也參與其中,雙方一起努力,追趕國外的水平,直到可以控制微觀粒子。
潘教授估計會很高興陸楊這麼做。
第二條路,找潘教授老東家幫忙,借用對方的裝置做實驗。
隱患便是利益太大,將來別人可以找藉口插手陸楊的專案,別人也不一定借,可能會利用陸楊和潘見偉急需他們幫忙,提出參與專案的條件。
而且選這條路,很丟臉。
這年頭,自力更生才是王道!<的路子,還是找國外裝置廠家定製。<幫忙速度最快,國外廠家定製也許要等很久,另外對方非常有可能擔心夏國科技領先,限制裝置流出。
當然陸楊除以上三條路可以走以外,還能另闢蹊徑,走自己的路。
這也是陸楊所想的自力更生,王道路線。
那就是拿出磁粒子控制微觀粒子的技術方案,大型裝置的驗證路線不用走了,直接小型化。
困難自然也有很多,陸楊不清楚能否造出來。
如果相關技術細節,都告訴潘見偉,他可能立刻能給出能否實現的答桉,但陸楊不會告訴潘見偉。
和柔性固態電池一樣,他要把控關鍵的技術。
至於成功後,教給曾院士這樣的人,那是後話。
到時候這就是單純的交易,增院士背後是花錢購買了的。<還有外國生產相關裝置的廠家看看,能否購買到技術吧,不行再看走其他那條路。
陸楊感覺成功的機率比較小,只能說試試。
他這些天就待在實驗室,請教潘教授一些問題,旁敲側擊的打聽一下,能否實現他需要的一些效果。
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第七十五章 鉅額授權費”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
喜歡黑科技:我的民科成真了請大家收藏:()黑科技:我的民科成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