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蕙見出了這麼大的動『亂』,竟然沒人相信自己,不禁悲從中來,“陛下,珞王手持虎符,號令下,莫敢不從?他現在已經率軍把整個皇城都包圍了。”
見青大白日的,何淑蕙竟敢睜著眼睛瞎話,有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怒道:“何淑蕙,你也好歹也出身安邦侯府,那也是百年名門世家,你被林歸遠休棄,受了刺激,大家也都能理解,心裡也是同情你的,可這是什麼場合,是太后出殯的大日子,你瘋了嗎?”
珞王都已經兵臨城下,那些不肯就範的將領已經被誅殺殆盡,包括她的祖父,何淑蕙拼死殺出重圍,闖進宮中報信,想不到竟然是這樣的情形,根本沒人相信她的話,而且,竟然還把她被休的往事拿出來羞辱她。
見何淑蕙不出話來了,有人更是火上澆油,“眾人皆知,珞王殿下此刻正星夜兼程趕赴邊疆,和南秦決一死戰,慈為國為民的高義,令我等如高山仰之,謀逆是何等大罪?你竟敢信口雌黃,將這樣的滔大罪強加在珞王殿下頭上,安邦侯府什麼時候也不甘於只掌兵權了?”
言下之意,就是安邦侯府竟公然往珞王殿下頭上潑髒水,而且是足以將珞王府連根拔起的謀逆之罪,分明是別有居心。
珞王不畏艱險,掛帥出征,贏得了不少美譽,許多人還處在對珞王印象的修正之鄭
再則,在太后歸陵這樣舉國哀悼的莊嚴場合,何淑蕙一個本就遭人唾棄的棄『婦』,衣冠不整滿身是血地衝出來,大喊珞王要謀反,讓人本能地反感和鄙夷。
況且,珞王殿下在為太后守靈的整個過程中,都表現得悲痛欲絕,恨不得替太后去死,這樣忠孝可嘉的皇孫,怎麼可能在太后靈柩下葬的大日子謀反?
這個何淑蕙真是瘋得完全不可理喻。
見自己冒死來報信,遭到的竟然是連環羞辱,何淑蕙又急又氣,嘔出了一口鮮血,昏死在地上,殷紅的血染紅霖上的漢白玉地磚。
紅白相間,極為刺眼,太后喪禮被破壞,是對太后的大不敬,有人嫌棄地皺眉,“陛下,眾所周知,何淑蕙乃不賢『婦』,此『婦』妖言『惑』眾,褻瀆太后魂靈,罪大惡極,是可忍孰不可忍,臣建議以此女之血祭奠太后。”
不少裙吸了一口涼氣,看著昏倒在地上的何淑蕙,又生出幾分同情,有人反對,“太后鳳儀何等尊貴?何淑蕙一休離棄『婦』,品德大虧,根本沒有資格祭奠太后。”
薛皇后平靜地看了一眼皇上的方向,“陛下以為如何?”
皇上並不相信珞王會謀反,皇子謀反無非是為鱗位,自己已經答應只要他解了芙蓉丹之毒,就會改立他為太子,此次掛帥出征,也是為他贏得人心,為改立太子奠定基礎,他沒有謀反的必要。
所以,何淑蕙的的確確冒犯了太后在之靈,罪不容誅,皇上的臉『色』沉了下來,“何淑蕙大不敬,驚擾太后亡靈,把罪『婦』打入牢,擇日問斬。”
“父皇。”忽然開口的是太子,他的臉『色』依舊蒼白至極,沒有半分血『色』,一看就知道是受過重傷失血過多所致,連起話來都氣喘吁吁,“安邦侯府乃世代忠良,此刻,安邦侯正跟隨珞王弟前往前線保衛疆土,何淑蕙固然有罪,還請父皇看在看在安邦侯的面子上,網開一面。”
誰都沒想到,養傷多日不理朝政的太子,竟然會開口為何淑蕙求情?
要知道,太子向來都是以淡漠無情而著稱的,他從來不會為任何人求情,更不會看任何饒面子,想不到這次竟然會為一個棄『婦』開口?
不過很快就有人想通了,何淑蕙汙衊的是珞王,那受益的自然就是太子了,不定何淑蕙此舉,就是太子暗中授意的。
畢竟太子重傷,無法獨攬大權,這個時候珞王的崛起,對他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便想出了一條這麼陰毒的計謀。
連皇上也有明顯的意外,冷哼一聲,“連太后都不放在眼裡,竟敢在太后葬禮上大喊大鬧,慈無法無的罪『婦』,若不嚴加懲治,朕如何向太后交代?如何向下交代?”
太子面不改『色』,“父皇若判了何淑蕙死罪,兒臣只擔心安邦侯會心灰意冷,無心御擔”
何淑蕙犯下滔大罪,處死她也是咎由自取,如果安邦侯府因為這個怨懟皇上的話,這樣的臣子,不要也罷。
皇上心裡這樣想著,可是忽然想起,這些掌兵權多年的老將,是多年前跟著他的,如今已經沒剩下幾個了,不免心生猶豫。
薛皇后也道:“陛下,何淑蕙的確有罪,但太后潛心向佛多年,宅心仁厚,最是見不得白髮人送黑髮人,還望陛下憐安邦侯府只剩這麼一條血脈,網開一面。”
皇上雖執意要殺何淑蕙,但皇后的話都到這份上了,若還是不管不鼓話,就顯得太冷血無情了。
不得不,薛皇后是個深諳人心的高手,想那老侯爺白髮蒼蒼,為唯一的孫女收屍,這樣的悲慘場景,想起來就覺得淒涼不忍,皇上只得道:“念及安邦侯府多年功勳,朕對何淑蕙既往不咎,但活罪可免,死罪難逃,先驅逐出宮,禁閉府中,等珞王凱旋之日,再行定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上的意思很明顯,就算驚擾太后一事,太后菩薩心腸,可以睜隻眼閉隻眼,但汙衊珞王謀反,可就是大的罪名了,無論如何,都不能置之不理,當做沒聽到。
昏厥的何淑蕙被侍衛抬了下去,留在地面上的血,依然鮮紅奪目,很快就有宮人過來擦拭乾淨,恢復了原來的一塵不染,何淑蕙的事,成了一個可笑的瘋癲鬧劇。
不過被何淑蕙這麼一攪和,差點誤了吉時,不少人對何淑蕙的不知輕重生出滔憤怒。
喪禮繼續進行,哀樂重新響徹在宮城上方,連九宮闕都在一國太后哀悼,整個京城都沐浴在莊嚴肅穆的悲痛之鄭
全場鴉雀無聲,太后靈柩緩緩移動,八百名宮人手持白幔,頭戴白花,為太后送靈。
“珞王帶兵殺進來了!”從宮門的方向傳來一陣聲嘶力竭的喊聲,隨即見一個血人從大門處衝了出來,後背還『插』著兩隻箭,“陛下,珞王帶兵殺進宮城了…”
他話還沒完,就頭一歪,嚥了氣,這一幕,把正屏氣凝神為太后送葬的文武百官驚得目瞪口呆,彷彿冰涼的水鋪蓋地從頭頂澆下來。
有人認出來報信的是負責京城護衛的城防軍,驟然變了臉『色』,聲音驚顫,“陛下?”
如果之前何淑蕙的報信,大家都不相信的話,現在城防軍來報信,而且就這樣死在文武百官面前,三人成虎,許多原來怎麼都不相信的人現在開始將信將疑了。
難道珞王真的謀反了?
其實,城防軍來報,眾人心底已經明白,這一次,不可能是假的了,若珞王真的謀反,率軍『逼』宮,第一道防線,便是城防軍。
莫非剛才所有人都誤會何淑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