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六月中。
董卓派出的三路大軍,或者損失慘重,或者無法建功而在原地蹉跎。
主力西路軍更是悽慘。
三萬大軍,在陽平關下損兵折將不說,後方囤積的糧草更是被焚燬一空。
徐榮無奈,只能下令,將負責守衛武興的李蒙收監,跟隨大軍一同北撤。
這次,徐榮倒是不需要再繞路武都了。
直接北上走陳倉道,一路回返三輔。
另外兩路的呂布和張濟,在接到徐榮的軍令之後,也只能就此打道回府。
對於近在咫尺的漢中郡,三路大軍已經無可奈何。
幾乎就在董卓的三路大軍開拔回返的同時。
身在廣漢屬國的董璜,也收到了徐榮的軍令,命他儘可能的驅趕廣漢屬國百姓,押解郡中的一應財貨和糧草,立即北返武都。
之後,與李傕、郭汜等人共同駐守武都。
對這條軍令,董璜雖然多有不忿,但是也不敢輕易違逆,當即按照軍令執行。
只是董璜這邊劫掠一番,押解了數萬百姓正要準備動身,卻突然有探馬來報,在廣漢屬國境內南部,有兩支兵馬正在極速追來。
分別是從蜀郡來的泠苞、張任所部,和從廣漢郡來的呂常、董熾所部。
這叫董璜怒火中燒。
董璜來到廣漢屬國之後,本來打算藉著連下武都和廣漢屬國的銳氣,繼續向益州腹地進發,好在叔父的面前展現自己的能力。可是益州軍處置十分及時,在他南下和東出的道路上立馬就出現了兩路大軍,阻住了他繼續建功的機會,自然叫他十分惱火。
現在徐榮傳來了調令,必須要儘快北返武都,可得知兩路大軍突然開拔進入廣漢屬國之後,董璜的心思立即就活動了起來。
“來人,速速去傳董承來見我!”
“我有大事要與他商議。”
“諾!”
董璜派人去傳董承之後,又命人聚攏士卒。
他手下親兵倒也激靈,立即分別奔出了幾騎,前去找尋董承並傳命。
董璜是這路偏軍的主將,董承是參軍加副將,但凡有什麼軍令傳來,具體到事務的話,自然不能是董璜親自去操持,董承就成了這偏軍中最忙碌的一個人。
聽到董璜找自己,董承立即拍馬趕了過來。
當董承滿頭大汗趕來的時候,董璜這邊已經聚集起了四千騎兵,隨時準備開拔的模樣。
“少將軍,這是何意?”
董承十分的不解。
之前徐榮傳來調令,叫他們這支偏軍儘快動身,驅趕百姓,並且押運劫掠來的糧草和財貨回返武都。
今天就要動身之際,董璜突然點起四千兵馬,這是要幹什麼?
董璜一瞪眼,指著董承道:“董承,方才斥候回報,東面和南面突然有兩路益州大軍來襲,若我們繼續驅趕百姓向北行進,在百姓們的拖累下,必然要被他們銜尾追殺,局勢將會變得十分險難。”
董璜一邊假模假樣的分析,一邊又指向自己身前的四千騎兵。
“我意乃是由你統領剩餘一千鐵騎,押送百姓和糧草儘快向北。”
“而本將軍則是親自出馬,率領四千鐵騎斷後,為你們順利進入武都創造時間。”
董承的嘴角狠狠抽了抽。
雖然董璜嘴上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可是董承才不會信他的鬼話。
“少將軍,既然後面有追兵,把這些百姓放棄了就是。”
“少將軍還是與我一同督軍,儘快返回武都,畢竟我等仍然身處益州境內,遲恐生變吶。”
在董承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