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四月中。
聲勢浩大的討董會盟全部結束,十八路諸侯裡面,有人一兵未損卻空得了諾大的名望,可謂賺的盆滿缽滿,就比如袁紹、孔融、陶謙等人。
當然,與之相對的,也有人輸的一敗塗地,甚至自己的老底子都虧到吐血,便有孫堅、曹操、鮑信等人。
除此之外,便是雖有折損,卻也有大收穫的諸侯了。
便是袁術。
在劉茂等人率軍先行撤離後,聯軍囤積的糧草消耗殆盡之前,袁術便率軍從雒陽離開。
因為有劉茂等人的先行撤軍,剛開始眾多諸侯對袁術的離開並沒多想,但是後來各軍都突然爆出傳聞,說袁術從雒陽皇宮內尋得了傳國玉璽,想要偷偷佔據玉璽待價而沽,這才會心急火燎的不辭而別。
雖然這訊息來的突然,又沒有什麼根據,但是眾多諸侯派遣細作前往南陽仔細打探,最終還真的給他們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因此,對於袁術得了傳國玉璽的說法,大家也都上了心思。
只是大家才結束會盟不久,袁術麾下兵馬雖有損失,卻有南陽的富庶,回到南陽之後立即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招兵買馬,已經恢復了元氣,這叫他們動了心思也暫時不能如何。
此後,董卓裹著天子車駕順利進入長安,立馬就對關外諸侯便發詔令,以天子名義撤出其中大多數人的職位,叫他們自行前來長安領罪,卻被眾多諸侯們付之一炬,徒增笑談了。
至此時,關外聯軍攜大勢在東,而董卓挾持天子避讓,成功遷都長安,終於算是落下帷幕。
天子此後便空有虛名,釋出的詔令再也無法出皇城。
天下諸侯都認為大漢將亡,紛紛暗地裡加快厲兵秣馬,以待時機。
......
長安。
“文優,如今我們來到長安,關外諸侯也已散去,我們接下來該當如何?”
董卓穩坐高位,看著下面坐著的李儒問道。
李儒將手中的酒樽放下,誠惶誠恐的作答道:“相國,文優以為,三輔之地坐擁關中沃土,又有東面函谷、西面陳倉、北面長城、南面群山阻隔,只要各派少量精兵據守,再屯大軍居中,便可高枕無憂,反倒是相國身居高位,今後更要注重自身安全。”
董卓捻了捻亂糟糟的鬍鬚,煩躁的將桌案上的酒樽端起來,一飲而盡。
又想了片刻,董卓的眼睛瞪著李儒,問道:“你這只是固守之策,雖然可保長安無虞,但是某可不希望什麼時候那些關外豎子在關外跳騰,一直來找我麻煩。文優可有什麼高策,讓那些關外土狗們狗咬狗?”
李儒明顯愣了一下。
相國什麼時候有這份見解的能力了?
稍作思量,李儒這才小心地分析起來:“相國此法甚好,文優據此思索,覺得以此法為根據,或可將關外諸侯各自分化,讓他們各自攻訐,則相國再不必心憂。”
這次,倒是相國自己提了一個好法子。
聽到李儒這樣說,董卓的面上才有了笑容,滿意地衝李儒點點頭,道:“很好,詳細便不需與我說了,我只看結果。”
“李儒領命!”
李儒對此也不意外,拱起手就領了命。
一旁的董璜一直沒說話,見董卓將這份任務交給了李儒,這才出聲向董卓請命道:“叔父,侄兒願向叔父討要一支兵馬,親自向南征討益州,以報虎牢關陣斬華雄,雒陽城東殺我西涼數千健兒之仇!”
我可算看明白了,身為女婿的李儒能夠得到叔父如此的重用,就是他回回都要出風頭,哪怕事後並沒有什麼成果,也要先把自己的態度表明,這樣最起碼也能在叔父的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