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著是不是花大哥回來了,可是你又說沒有聽到動靜,難道是我想錯了?”
花呦呦沒想到真的是花易巖回來了,還去掃墓祭拜了,也是不巧兩個人居然沒有遇到?那,自己要不要把竹馬叔叔回來的訊息告訴她?
呦呦不過一猶豫,就錯過了時機,張嬸過來串門了。
之前說過,張嬸是個妙人,妙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左右逢源審時度勢。之前張嬸有意為自己長子張志林求娶陶陶,被陶陶和譚麗娘隱晦地拒絕了之後,並沒有立即讓張志林不再來譚家看書,而是一如往常地走動,直到半年多以後才藉口課業繁多慢慢減少來的次數。而譚麗娘為了補還之前豆腐飯的人情,後來張嬸那裡買了不少雞蛋,每次都多給了些錢。
張嬸已經有些時日不曾到譚家來了,突然登門不知道有什麼事情?想到張家又兩個兒子,而且大兒子已經年滿十五了,呦呦就猜會不會和他們之前聽到的徵兵的事有關
不用呦呦多猜,張嬸很快就說明了來意,果然和她想的一樣,同徵兵的事有關。
“孩子他爹在衙門已經得到準信了,年滿十五的家裡有兩子以上的,必須出一人從軍。”張嬸一邊哭一邊說,“縣太爺還說,孩子他爹大小也算個官吏,要起帶頭作用。什麼官吏?!不就是一個小捕快,算的什麼官什麼吏?”
譚麗娘一邊安慰張嬸一邊倒了茶水給她喝,又拿了帕子給她擦眼淚。
張嬸哭了一通,喝了一杯茶擦掉眼淚,繼續說,“麗娘妹子你也知道,我們家志林一個書生,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讓他讀個書寫個字還行,讓他去上陣殺人,他哪有那個膽子,殺雞都不敢!”
譚麗娘也是有兒子的人,對張嬸的心情格外理解,勸了她一通後,突然想起來,“不是說,可以以銀代人?”
張嬸抹眼淚的動作頓了下,放下手嘆氣,“是的,要三十兩!咱們一個普通人家,哪有三十兩?我把家裡的現銀都找了出來,也才十五兩不到,我把前幾年你大哥給我置辦的一支簪子當了,換了二兩多一點,這還差十多兩呢!”說完又哭了起來。
話說到這裡,譚麗娘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她起了身從櫃子裡拿出一個匣子出來,當著張嬸的面,開了鎖開啟匣子,匣子裡放著一個五兩的銀錠子,和加起來差不多三兩的碎銀子,還有一些銅板。
譚麗娘從裡面拿出那個銀錠和碎銀子用一條帕子包起來交給張嫂,“嫂子也知道,我們這一家看著都是婦孺,花費不多,可是進項也少,這五兩銀子還是前些天繡坊給的定金,嫂子拿去先應應急,把這事應付過去再說。”
第十六章
張嬸離開了,院子裡現在就剩下譚麗娘和花易巖兩個人。二人相對而立四目相對,竟然都不知道說些什麼。
譚麗娘很想問問花易巖這些年過的怎麼樣,戰場上危險不危險,有沒有娶妻,為什麼這麼多年從來沒回來一次,可是這些話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兩個人雖然不算“羅敷有夫使君有婦”,卻也不再是十多年前互稱“石頭哥哥”和“麗娘妹妹”的時候了。
花易巖面對著譚麗娘也是心思百轉千回,當年因為“父母之命”麗娘嫁給了譚父同窗之子陳士梅,花易巖無奈之下離家參軍,可是這麼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忘記過他的麗娘妹妹。
花易巖之前同皇帝辭了官回家來,到家後收拾了一天,第二天就買了些香燭紙錢和祭品去給父母上墳,再回來時天色就有些晚,路上就遇到過那些土匪,當時他一個人沒有同土匪多做糾纏,第二天就去了縣衙報官。知縣當然知道花易巖,那個護著皇帝從北境戰場回到都城的獨臂將軍,當下將花易巖留在了縣衙,兩人商議好策略後,派人去那裡埋伏著,只等土匪再現身就一舉拿下。卻沒想到因為報信的人跑錯了路耽誤了不少時間,讓他們遲了不少,不然也不會發生後面的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花易巖看著眼前的譚麗娘,想著要如何同她解釋自己突然出現的事,可是沒等他張嘴,西屋就傳來一陣哭聲,“娘!”
譚麗娘臉色大變,也來不及同花易巖說什麼,提起裙子就跑進了屋,“懷瑾!”
或許是得了母親的安慰,屋裡的哭聲漸漸小了下來,花易巖在院子裡站了一會兒,惆悵地向西屋看了一眼,轉身離開了。
第二天辰時正,一個騎著馬的中年男子帶著幾個隨從還有一輛馬車停在了譚家門前。馬車車伕從車後搬了一個板凳放在車下,先下來一個穿著粉色綢衣戴銀簪的年輕女子,接著又從車裡出來一個穿湖藍衣裙罩褚色褙子的中年女子,中年女子搭著年輕女子的手從車上下來,同前頭已經下了馬的中年男子對視一眼,互相點點頭,一個進了譚家,一個朝譚家右邊的花家走去。
目睹了這一切的街坊四鄰一個個交頭接耳,互相打聽來的這是些什麼人。有猜是譚父譚耀宗的學生的,有猜是陳士梅同窗的,還有說是大戶人家想要和譚家結親的。
“和譚家結親?和誰?陶陶才十一吧,懷宇更小啊。”一個胖胖的大嫂說。
“說不定是給麗娘呢,陳舉人走了也有三年了吧?”胖大嫂旁邊的瘦男人露出一個猥瑣的笑容,“二十多三十不到的女人,更有味道啊!”
這時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要是那樣的話,那個男的去花家做什麼?”
“你們沒聽說嗎?”一個上了年紀的大叔在鞋底上敲了敲自己的菸袋鍋,“張家和譚家昨天去藥王廟,碰上打劫的了。”
這句話把周圍的人給驚到了,紛紛同大叔打聽究竟怎麼回事。然而沒等大叔開口,一個冷眼旁觀了許久的男子突然,“那個男的,是知縣老爺的二兒子女的是二兒媳。知縣老爺的夫人是譚家老爺子譚耀祖的姑表妹,你們說話還是掂量掂量,小心禍從口出。”說完就轉身回了自己院子,關上了大門,留下了街坊鄰居們面面相覷。
再說譚家,因為昨天受了驚嚇,幾個孩子都是在東屋睡的,這樣也方便譚麗娘照看。今天早上最小的呦呦和懷瑾賴床,導致早飯比平時晚了不少,飯菜才剛剛上桌,大門就被敲響了。
幾個孩子都看向譚麗娘,譚麗娘也不知道這麼早會是誰來,放下手中的碗筷轉身去院子開門。等譚麗娘一出門,呦呦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轉過身趴在窗臺上順著窗戶縫往外看,不過啥也沒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