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了起來,呦呦怕屋裡光線不好,勸著譚麗娘和陶陶把做繡活的地點挪到了院子裡。在院子裡支一張方桌,搬兩個椅子,坐在樹蔭下,耳朵裡聽著鳥叫蟲鳴,抬眼就是青翠的碧色,即便是枯燥的繡花也變得有生氣起來。
不過在室外做事情有一個壞處,天氣熱了蚊蟲出來了,呆久了會被蟲子咬。呦呦就想了一個辦法,她在譚家的書房裡找到一本名為《民間百草典》的書,裡面介紹了上百種民間常見的草藥,甚至有些看起來像是蘭草的東西都有藥用作用。
這本書有圖有文字,非常淺顯易懂。呦呦從書裡找到幾種草藥去附近藥房買來分裝在荷包裡,家中一人一個,這樣就能避免蚊蟲叮咬啦。只不過荷包裡的草藥有個期限,七到十天就要換一次,好在這些東西都是常見的,並不貴,一個銅板能買一袋子。
這天一早,呦呦從譚氏的錢匣子裡抓了一把銅板,跟譚麗娘說了一聲就出去了。防蚊蟲的草藥已經快要用完了,得多買一些,還要買一些菊花枸杞黃芪麥冬之類的回來泡水喝,既能清肝名目,又能養顏美容,對身體還好。
也幸虧這裡的人還沒有什麼養生的概念,看見譚家一包包的草藥往回買,只以為他們家有人生病,並沒有多想。
呦呦兜裡揣著銅板,一路哼著歌走到離家不遠的一家杏林春、藥房,這家杏林春是縣城那家最大的杏林春的分店,聽說他們家在每個集鎮都有一家分店。
“小二哥,上次的藥草在給我來兩副。”八歲的呦呦站在藥房裡,個頭和櫃檯一般高,要想看到裡面的人,只好踮著腳扒住櫃檯邊沿,“枸杞多來一些,還有菊花,黃芪麥冬還是老樣子。”
“好嘞!”小二哥痛快地答應著,“小妹妹你先坐,我這兒一會兒才好。”譚家是常客,聽說掌櫃的以前譚家當家的還有交情,小二哥對呦呦十分熱情,還拿出了藥房自制的山楂糖請她吃。
呦呦坐在椅子上捏著一根山楂糖,問正在抓藥稱重的小二哥最近鎮裡面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情沒有。呦呦每次來都跟小二哥打聽些八卦,然後回家說給譚麗娘和陶陶聽,來豐富他們枯燥無聊的日常生活。多數時候都是呦呦說,陶陶好奇地問,偶爾譚麗娘也會說幾句,講一些她知道的呦呦不曾打聽到的前因。
“最近還真沒什麼好玩的事,這不是剛下完一場雨,農人們忙著播種都沒空出來閒聊,我也沒意思著呢!”小二動作熟練地分裝好草藥,疊成一個個紙包然後用草紙捆好。
呦呦從椅子上下來,走到櫃檯邊掏出荷包數出藥價的銅板,然後提著藥包轉身準備離開。
才走到門前,一輛青色平頭馬車藥房門口噠噠地經過,車轅上坐著一個頭戴草帽身穿青色布褂黑色單鞋的男人。這種馬車在櫟陽縣城並不少見,但是拉車的馬卻是不多見的。黑色長鬃毛的駿馬,惹得呦呦多看了好幾眼。不過呦呦也沒有在意,這種馬雖然不常見,但也不是沒有,縣衙驛站就有好幾匹,說是軍中養出來的。
呦呦提著手裡的藥包往家走,比來時的速度快多了。一方面是她出來太久,怕譚麗娘擔心,另外太陽也慢慢升起來了,陽光越來越烈,紫外線也越來越強了——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防曬不能少啊。
才拐進譚家所在的衚衕,呦呦就看到隔壁門口停著一輛馬車。不是張嬸家的那個隔壁,而是一直沒有人住過的花家!而那輛馬車,就是剛剛在藥房門前經過的那輛馬車。
從牆上跳回院子,呦呦就躲到西屋去看書了。她在炕沿上倚著一隻靠枕半歪著身子,手裡拿著一本話本子,身邊的炕桌上還有一碟花生米和一碟杏脯。
她看起來很悠閒自在,實際上根本不是。一頁書沒看進去不說,手裡往碟子裡摸花生米時也心不在焉地把花生米撒滿了一桌子。
也不知道隔壁怎麼樣了。是表白成功了還是被婉拒徹底沒戲了?要是這樣賣慘都博不到同情的話,那大概真的就沒戲了,她也乾脆歇了那份心好了。
也不知道多久,院子裡終於響起了譚麗孃的腳步。呦呦立刻放下手裡的書從炕上跳下來跑出去。跑到屋門口的時候又停下來了。
不行,不能表現的太過於熱切太明顯,那樣容易露餡,要淡定蛋腚。想到此處,呦呦又坐了回去,把書拿起來假裝看的入迷根本不知道有人回來了。
譚麗娘進了正房後先去了東屋。撩開門簾就看到東屋炕上陶陶正低頭做繡活,是一件懷宇的棉袍,繡了合時宜的青松傲雪。陶陶聽到聲音抬起頭來,露出一個溫婉和煦的笑,“娘回來了。”
譚麗娘應了一聲,叮囑她不要太累了,繡一會兒就歇歇,然後放下門簾轉身向西屋走去。撩開門簾就看到呦呦正倚在靠枕上看書,彷彿並並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到來。譚麗娘搖搖頭,笑著離去,才走了半步就又回來了,她半撩著簾子勾了勾嘴角,“書拿反了。”
呦呦低下頭看了一眼書上的字,哀嘆一聲閉上眼,我的娘啊,要不要目光這麼犀利?不過,好像語氣挺輕快的,那是不是事成了?
接下來的半個月,譚家的餐桌上變著花樣地出現燉雞燉魚燉排骨,美名其曰:懷宇準備考試辛苦了要補一補,實際上,哼哼,懷宇就算是半大小子,一頓也就吃一隻雞腿,譚家一大四小也就吃掉半隻雞,剩下的都送到隔壁花家了。
喜歡花團錦簇請大家收藏:()花團錦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