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回正題吧。
“可惜是可惜,但是正如愛妃你所說,不是沒有辦法嗎。一般百姓根本不可能擁有。”李承乾道。
然後蘇紈便道:“所以才要想辦法想出一些即便不用水力,也能碾米的工具啊,難道水碾是一開始就有的?還不是人想出來的。”
“這麼說,愛妃你有辦法?”李承乾。
“沒有。”蘇紈直接了當地道。
“……”
其實蘇紈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就好比說跟水碾一樣的石碾。
你說石碾比石舂差嗎?
可為什麼還是有人喜歡使用石舂,而不去使用石碾。一個是石碾的製作比較困難,若是哪家哪戶能有一個石碾,這情況大概就跟八九十年代,家裡有一臺電冰箱差不多吧。
有的人可能會說了,你石碾不是很容易做嗎?
不就是一塊大石頭鑿成的。
可問題是,鑿出來要不要人工成本,時間成本。
甚至假若是從別的地方搬運過來的,是不是還要搬運成本。而一般的人家,只要勞力不缺的話,又何須借用一個有著如此高成本的石碾。
史書當中,就有不少是描寫的女性在夜間舂米。
這也算是打發了夜晚的無聊時光了。
綜上所述:一個是石碾製作成本高,第二個是能自己動手就懶得去搞一個。
這才導致了,你即便是翻開宋代的書籍,都仍然能夠看到勞動人民用著最古老的舂米的方法,來進行舂米。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估計也跟戰亂不無關係。
像石碾這種東西,一打仗,一跑,估計就得從最原始的開始了。
主要是不方便攜帶。
而且,石舂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明天想吃多少,前一天夜裡就舂多少。
這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做法。
……
“那既然沒有,愛妃你說這個……”
李承乾都想打愛妃的屁屁了。
你這不是說的廢話嗎?
蘇紈便道:“太子殿下你這就目光短淺了,雖說這個不能做,但是這種思與想必須要有。很多人總是滿嘴的仁義道德,只是,一說到如何才能讓百姓吃上飽飯,卻是連一點具體的舉措都沒有。只會說聖上你應該如何愛民,不能勞民傷財,與其聽她們說這些,還不如自己親自動手給百姓建一座水碾,讓百姓都能過上好的日子。讓全天下婦人,都不用在夜晚辛苦地舂米。而是能睡上一個安穩的覺。”
只能說,愛妃似乎深有感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