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劉喜的突然介入,兵部的那封奏摺上終究還是沒有留下方孝孺的票擬,只是由解縉批過後便送去了司禮監。
而方孝孺所做的,只是點了點頭,恭敬地說了一聲:“劉公公放心,也煩請知會徐公公,希直不會擋路。”
簡單的兩句話過後,方孝孺知道,自己的心也粘上了墨點。
知行不可一,世道何其艱難也。
辰時一到,皇宮落鎖的時候,方孝孺也走出了東華門,管家早已在那處灰布小轎旁等待,兩個轎夫蹲在地上閑談著,見方孝孺出來,趕忙在轎子前後站定,準備開工。
“方大人!”
聽到身後那卑鄙小人一聲高喝,方孝孺不著痕跡的深吸一口氣,帶著一貫儒雅的微笑,轉過了頭來:“解學士,還有什麼吩咐?”
“吩咐不敢當,只是大紳有一言相勸。”
“請講,希直洗耳恭聽。”
“荀子在勸學篇中有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朝堂上如今已是這般局勢,方大人喜也好,惡也罷,都需記住一點。”解縉直直的盯著方孝孺,一字一頓道:“扶不直的蓬蒿,染不黑的白沙,沒有存在的必要!”
“多謝解學士教誨,希直謹受教。”
辰時出宮,不到半個時辰方孝孺便回到了府上,還是一如既往的的作息,與老妻閑聊幾句家常,又在餐堂用過了簡單的飯食,便走進了後院自己那並不算大的書房之中。
房門關閉的瞬間,方孝孺的臉色陡然陰沉了起來,呼吸粗重,雙拳緊握,胸膛劇烈的起伏,額頭更有青筋暴起。
“欺人太甚!”方孝孺低喝一聲,伸手抓起書案上的硯臺剛要砸落,卻又想起了什麼,小心的又放回了原位。
“吱扭。”
身後的房門開啟,方孝孺驚怒回頭,見是老妻,方才放下心來,苦笑道:“你進來做什麼?”
“多年的夫妻本是一體。就算老爺不說,妾身也看得出老爺心情不好,可是在宮中當值時遇到了什麼事?妾身雖未讀過多少書,但卻有一雙耳朵,聽老爺說幾句,老爺的心情也能好些吧。”方夫人說著話,來到燭臺旁掌燈,一邊又補充道:“老爺放心,妾身已經讓管家安排下人們遠離,書房左近不會有東廠的人在。”
“吾妻知我啊。”方孝孺長嘆一聲,在書房正當中的太師椅上坐下,書房中的燭光也隨之亮起,可總還是有陰影的殘留。
“老師在時曾言,為人至理,皆載於《禮記》,禮記精彩,無過於中庸篇的那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一年前來到這南京城,踏入官場,自以為學問思辨之能已備,該到了篤行之時。可今時今日,卻忽然又明白孟聖的那句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含義。
朝中閹黨勢大,奸佞橫行,皇上年少,更為宮中閹宦矇蔽。吾雖能明辨是非,奈何無力踐行,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
方夫人見方孝孺悲怒難言,忙上前輕撫他的後背寬慰道:“老爺,不行的話,不行的話。。。咱們忍一忍也就是了,可不要氣壞了身子。
天下不是您的,是皇上的,也是這天下人的。天塌了自然也有個子高的頂著,老爺您可是咱們家的頂樑柱。您若是氣壞了身子,咱家可就完了。”
方孝孺聽著老妻絮絮叨叨的說著安慰的話,臉上的慍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