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阿放低下頭,看著這麼一群大姐姐圍著自己,感到了羞愧。
“你這種行為簡直太惡劣了!我宣佈,我們村管處將會限制你的人身自由兩年,這兩年內,你不能喝酒,不能打人,你要遵循我們的安排,進行勞作和識字。”
“啊?我最怕識字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無故對路人揮拳相向,是為不仁不義,悖於禮教,國法亦難容,必遭嚴懲。
但在招妹村,她們是與世隔絕一般的存在。村裡沒有張貼的律法條文,也不見官府的差役,大家行事全憑祖祖輩輩口口相傳的老規矩。若是起了爭執,也不過是請村管處、村長、老長輩們來評理,並無成文條律可依,公平與否,全看她們的一句話。
村醫將受傷男子敷藥包紮,囑咐他幾句務必臥床靜心修養三月,萬不可隨意走動,往後會定期前來為他換藥。
村醫看著男子的家人將他接走,心疼地搖了搖頭。
村醫也不希望再看到有人因此原由再遭傷害。
阿放被關進了管教處,一週可回家一次,家人可來送飯菜。
阿放的母親不服。
“憑什麼關我們阿放?!不就是打了個男人嘛!在我們村子裡,這男人不就和豬狗一樣嗎?”
村管處附近的家家戶戶都被吵醒,出來看熱鬧。
被打男子名叫阿雲,她的母親父親心疼自己的親生男兒,將阿雲送回家後,來到村管處討說法,卻聽見阿放她娘竟然這樣羞辱自家男兒。
“男兒就不是人了嗎?!”阿雲母親沖上去,老公力氣小,也攔不住她。
兩個壯如牛般的女人,面對面,吵得不可開交。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唾沫星子在空中亂飛。
周圍聚了一圈看熱鬧的鄉親,有的交頭接耳小聲議論,有的扯著嗓子勸架,可聲音都被這倆女人的叫罵聲給蓋了過去。
但是她們卻不敢打架。
因為村規第三條,女子之間,嚴禁爭鬥互毆,違者嚴懲。
最後村長阿牛妹讓阿放家賠償阿雲家:“往後三個月,每月送二十斤糙米過去。糙米耐放,也好熬粥,給阿雲補身子。”
頓了頓,村長阿牛妹又道:“再拿兩只下蛋的母雞,給阿雲燉湯喝,補補氣血。平日裡你們也多幫襯著,搭把手照顧下阿雲。”她望向眾人,包括阿放她娘她爹,語重心長道,“咱村本就小,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都要守規矩,和和氣氣的。”
大家散了後,村長阿牛妹感覺自己老厲害了,長呼一口氣:“可算把這棘手的事給辦妥了。”
阿牛妹見阿雲那副慘樣確實心有不忍,但畢竟阿放又是個女子,還是家中二十九代單傳,自然也不捨得罰太重。
阿牛妹雖然希望村子裡的女子和男子可以和諧相處,但她的心裡還是偏向女子的。
按照村規,阿牛妹所希望的女子和男子和諧相處無非就是她希望村子裡不要再發生女子家暴男子或無緣無故毆打男子的事了。
阿牛妹去過城裡,她也不希望村子會變成城裡那副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