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要把痛苦變成快樂。
他就開始尋找能把痛苦變成快樂的良方。
每當他閒下來無事可做的時候,他就感覺不到快樂。
所以他一直讓自己忙碌不停,讓自己沒有任何可以感覺到“空閒”的縫隙。
別人以為他是天才。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身處痛苦之中時,唯有忙碌,唯有達成目標的那一瞬間才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滿足,但是什麼是快樂?他早就失去了感覺。
有時候,笑並不代表快樂,笑容只是一個形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寶萱只恨不得外公馬上就能調理出神奇的湯藥來,她一喝下去就能立刻變成神童,學什麼會什麼,這樣她就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把外公的醫術全部都學會,讓外公的醫術後繼有人。
她這孩子氣的想法,把王恩正逗得直笑:“醫學專業在學校裡是要求最高的,一般本科讀4年能畢業,普通醫學要5年才行,中醫又得多一年。這還是在學校裡上課的,要是拜師收徒弟,要求比這還高。”
因為學校裡學出來就是滿腦子知識,真正的醫術從看見病人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上手操作了。
除了醫術,中醫要求最嚴的是德行。
若是教出一個品行不端的徒弟來,給人看病的好事就變成了謀財害命的傷天害理之事,會折損師傅的福報和陽壽。所以沒有哪個好的中醫師會隨便收徒弟。
趙寶萱握起小拳頭,信誓旦旦:“我不怕辛苦!”
唯一怕的就是自己太笨,學不會。
智慧跟志氣並不一定成正比。
王恩正倒是不急,女孩子嘛,只要能立下志向來,又能付諸行動,生活才會幸福。
這才是他作為長輩真正的心願。
“行啊,只要你想學,我慢慢教你!”
對,他來講孫女兒願意學就已經是天大的好事兒了,他那個八面玲瓏的閨女除了幫他算算賬管管進貨出貨,一點兒醫理藥理都不肯學,嫁給趙青山之後,更是一門心思去經營玉廚館。
本來他還以為自己的醫術在這輩子就找不著傳人了,每次出門他都仔細的觀察,看有沒有合適的人。
以前他師傅也教過他,真正的手藝真正的好東西想傳下去,都是師傅找徒弟,不是徒弟滿山遍野找師父。
這其中的原因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徒弟是有慧根的,師傅是有慧眼的——徒弟一開始拜師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師傅,但是師傅卻能一眼認出有天賦的好徒弟來。
趙寶萱得了外公的許諾,興致勃勃的:“外公,那我就開始當打雜的小妹啦!”
新人嘛,不管在哪裡上班,都是得從最基層的做起,做別人不願意做的瑣碎小事。
“行,那你就在旁邊看著,有什麼疑問先存起來,等我結束了這些工作再來問我。這是第一條規矩。”
“是,明白!”
王恩正和張無為清理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把從縉村帶回來的那些蔬菜瓜果全部都分類收拾好。
趙寶萱幫手拿了密封保鮮袋包裝,用不乾膠寫了小標籤一一貼好,按照指示放到冰箱裡。
王恩正仔細的給張無為解釋每一樣野生瓜果的功效和作用:“無為,這些蔬菜瓜果的)功效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有一個特質,就是吃了之後能平緩五臟六腑的不平衡所帶來的情緒。”
換句話說就是,縉村的這些蔬菜瓜果吃了之後能讓人忘憂,忘記煩惱,忘記不開心的事。
對於鑽研草藥功效的人來說,光是忘憂還不足以治病,要把導致憂鬱煩惱的病根去除,才是醫者的慈悲。
王恩正還有一件很感興趣的事:“縉村的人是不是看上去沒有什麼表情啊?”
他聽說縉村人經常走南闖北就已經覺得很奇怪了,在漁城還有存在感這麼低的村子,在大家印象中要麼就是很偏,要麼就很窮,要麼就已經小到被其他的村子給收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