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將報告鋪展開,A4紙上密佈著交叉的熒游標記:“我想把現有團隊拆分成三個五級部門。”她指尖劃過架構圖,“桌面雲一線支援部負責基礎運維,二線專攻複雜故障,系統運維部統籌架構最佳化。”
陳默被空氣裡殘留的咖啡香勾起了胃裡的饞蟲,突然起身走向咖啡機,揚起的微風掀動胡笳鬢角的碎髮。
等他再次回到座位上時,手裡已經拿著一杯熱拿鐵,“你今天不來找我,我近期也會去找你。”陳默把膝上型電腦轉向她,EXCEL表格正在自動生成熱力圖,“看看你們部門每天有多少時間浪費在扯皮上。”
胡笳看著25.6%的無效溝通佔比資料,突然意識到那些永遠開不完的協調會,就像不斷漏水的管道,正在悄無聲息地吞噬團隊的生命力。
“管理者的有效半徑,就像這盞檯燈的照明範圍。”陳默調暗室內燈光,圓形光斑籠罩著茶臺上的組織架構圖。
“普通管理者直接帶59人效率最高——這是哈佛對238家科技公司的調研資料。”陳默在圖紙上畫同心圓,“你現在直接管理110人,效率當然高不到哪裡去。”
胡笳看著光暈邊緣逐漸模糊的線條若有所思。
“你的思路沒問題,是需要建立新的五級部門,但是兩級分層不夠。”陳默用馬克筆在白板上寫寫畫畫,以你們桌面云為例,“可以建立四層防禦體系。”
一線:標準化操作(新手安全區)
二線:技術攻堅(專家值班制)
三線:架構最佳化(技術委員會)
特勤組:重大故障應急(機動編制)
“一線到三線都是固定部門,特勤組則是偏向於虛擬組織,直接彙報給你。” 陳默解釋道,隨後又開啟華興內部培訓PPT,“鄭總要求每個層級管理58個節點:”
一線主管(五級部門):58個技術小組
中層(四級部門):58個五級部門
高層(三級部門):58個四級部門
“上週你親自審批35份請假單,這屬於光斑外的黑暗地帶。”陳默調亮燈光,“而優秀的管理者,應該讓每個燈都自成體系。”
胡笳點點頭,美眸中閃動著興奮的光。
“初級管理者盯具體事,就像只看機房溫控曲線。” 陳默化身大師,然後調出徐雙龍的履歷軌跡圖,“但當我管理徐雙龍時,只需要關注三條線:”
“戰略線:他的團隊是否在技術路線上對齊(30%精力)”
“人才線:他培養了多少個"小徐雙龍"(40%精力)”
“協同線:他與其他部門的資源耦合度(30%精力)”
講完後陳默又恢復到了一開始見面時不正經的樣子,臉上就差寫著“哥牛逼不?”
胡笳忍住了想翻出來的白眼,突然意識到,眼前這個比自己還小兩歲的男人,應該是私下偷偷努力吧?
陳默說的很多管理理論其實已經應用到了實踐中,只是如果不去系統性的學習和拆解確實只會成為流程裡面的一環。
“夾子,你把你需要增設五級部門的方案重新搞搞再提交過來。對了,給我留個主管的位置。” 陳默說完就開始趕人了,而胡笳聽到這狗東西要佔自己便宜後也終於翻出了剛剛忍住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