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他們這行的,外賣都吃得不能再習慣了,吃得多了難免覺得厭煩,總想要弄些家常的菜色,起碼有煙火氣。
邵庭陽做得稍微多了一點,怕他之後沒胃口,夜裡想吃夜宵不想開火,到時候又偷懶去吃泡麵,就專門按一人份的量儲存起來,這樣到時候微波一下就能吃了。
兩人一起吃了一頓晚飯,眼看天色晚了下來,邵庭陽也該走了。
顧晏津也知道昨天晚上才是特殊情況,他們現在關系或許情感上可以說不清不楚,但說白了就是離異夫妻。
他沒開口,也知道留不下邵庭陽。
昨天顧晏津給他打電話時,他手裡頭並非沒有在忙的工作,雜志封面拍攝還剩下一點內容沒有收尾,好在這家雜志的主編和他是老熟人了,聽說他家裡出了事,二話不說就讓他提前走了,說下午拍的內容緊一緊也是夠用的。
但人家好心不能當做理所當然,邵庭陽和他們商量了,明天給他們雜志補一個十分鐘左右的採訪,也算是彌補了損失。
這件事他沒和顧晏津說,但顧晏津好歹也在這行浸泡多年,多少是猜得出來的。
雜志社主編的人情或許可以簡單平衡著還清,但情理上的又要怎麼還呢?
或許,這恰恰是最不能還的,還了就是真的兩清了。
邵庭陽雖然沒回來住,但給他打電話的頻率卻高了起來,週一下午有空的時候還過來看了看他,給他量了體溫。
一語成箴一般,顧晏津的低燒一直沒有好,總是斷斷續續的,邵庭陽擔心他不喝藥,就開著影片監督他,忙的時候也要顧晏津拍個影片發給他,但吃藥也不見有起色。
顧晏津自己卻很不以為意,換季了,小感冒很正常的,前段時間他太忙了,維生素總是丟三落四地吃,這會兒被感冒擊倒也很正常,但也不至於要到醫院看病的地步。
在下期錄制開始之前,顧晏津接到了一通蔣明打來的電話,告訴他自己要退賽了。
“對不起,顧導。”電話那頭蔣明的聲音帶著一分苦澀,“醫生說我的腳傷有點點嚴重,必須得靜養。我想了很久,繼續堅持下去可能會影響小組成績,也讓別人用有色眼鏡看待我們組,所以我還是……”
顧晏津聽完,沉默了一陣。
其實蔣明的傷在上週結束錄制時還沒有那麼嚴重,只要他注意一些,還是可以繼續參加錄制的。但是週末他回公司後,因為經紀人隱瞞的問題大鬧了一場,經紀人編了一通鬼話想糊弄他,被蔣明戳穿後惱羞成怒,就推了蔣明一把。
當時的蔣明坐在輪椅上,出行都有助理照看,本來是沒什麼事的,但就是因為這一推,他上身不平衡從輪椅上摔了下來,另一隻腳壓到了受傷的腿,這才導致傷情加重。
醫生說如果再不認真對待,可能會落下後半生的隱疾,蔣明的父母聽說後十分擔憂,他媽媽哭了一整晚,希望他這段時間不要再工作,回家好好養傷。
而公司那邊,本來這個皮包經濟公司就不負責,經紀人和不出名的藝人之間老闆自然選擇袒護經紀人,也就是說,除非蔣明拿出三千萬來跟對方打解約官司,否則就算養好傷,他也只會被公司雪藏,永不見天日。
甚至於,這三千萬並不是打官司的費用,而是打完後賠償公司的解約費。
沒辦法,誰讓當初簽下了這份不平等的合同呢,這類公司就是這樣吃人,仗著合同條款很完備,打這類藝人解約的官司輕車駕熟,想離開的藝人不大出血、也得掉層皮。
“其實現在想來,我可能也不是很適合幹這行。”蔣明自我安慰說,“能有個機會跟各位前輩學習已經很難得了,比起素人,起碼我存在過。”
顧晏津也不知道說些什麼,他心裡其實是有點暗暗後悔的,為自己的一意孤行差點毀掉了一個年輕人的一生。
“那,你打算後面做什麼呢?”
“不知道,先休息一段時間吧。”蔣明其實也挺迷茫的,但他不想把這份迷茫說出來,那樣顯得自己好像很可憐,他便用輕松的口吻道,“其實我還挺想去學校門口擺攤賣煎餅的,反正公司也不會給我安排什麼工作,我就到點打個卡就完事了,下班後去小學門口賣烤澱粉腸,生意一定很好。”
“能賺到錢嗎?”
“能的。”蔣明帶著笑說,“我問過了,有些小攤一個月就能掙兩三萬呢,而且掙不到錢我就自己吃了,哈哈哈。”
畢竟當藝人還要減肥,剋制口腹之慾,時不時地就要去泡健身房,太難為人了。
顧晏津靜靜地聽著他絮叨,直到蔣明說得差不多了,他才說:“祝你早日康複。”
“好的。”蔣明頓了頓,過了幾秒才說,“顧導,也祝您一切順利。”
結束後,顧晏津在沙發上坐了很久,給他的理財顧問打了個電話。
顧晏津從書房裡翻出一個老式計算器,按得啪啪響,兩人在電話裡盤了一頓他現有的資産,等盤完數字後,顧晏津看著紙上潦草的字跡、不禁有些頭痛。
他掙的錢雖然不少,但花也是花得大手大腳,其中花銷最多的就是不動産。
顧晏津喜歡喝紅酒,就在國外花幾百萬美金買下了一個酒莊,其實那酒莊利潤並不高,也就勉強維持開支而已,但因為顧晏津覺得酒莊釀出的酒很好,所以就一直留到了現在,運營維護什麼的不知道往裡面砸了多少錢,更不要說其他的地皮什麼的。
他還喜歡買車,買頂級跑車,或者是攝影裝置,顧晏津甚至把家裡的兩個房間打通了,佈置成了一個攝影棚,也不拍也不用,就是放在那兒收藏看。
顧晏津還有一項愛好,就是披馬甲去投資專案組,短劇、電影、電視劇、廣播劇或者是動畫,和文娛沾點邊的他有興趣的都會投。其實大部分專案都不怎麼賺錢,能回本就已經很好了,主要是顧晏津自己知道小專案組想出頭有多難,所以也不介意做這個發掘金子的人,他甚至還用這個馬甲搞了一個相關的基金會,符合條件的專案就能申請到一批補助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