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24日越法兩軍攻守形勢示意圖
趴窩的“神鷹”
1954年4月24日中午,飛臨奠邊府上空的法軍偵察機將一幅最新的奠邊府戰場地圖投落在德卡斯特裡的指揮部旁邊。這份地圖表明,越軍的大炮正在向奠邊府中心區靠攏,新的炮兵陣地在構築之中,更慘烈的惡戰即將降臨。
在西貢,納瓦爾的心緒壞透了。早在1953年12月,他命令自己的參謀部擬製了一個“神鷹計劃”。計劃的出發點是,在奠邊府會戰開始後不久,前來進攻的越軍即被法軍重創,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法軍分四個階段展開反擊:1.以四個營兵力粉碎奠邊府南部的越軍,然後前出至越老邊境的南烏江上游;2.以上述兵力在這個區域進行掃蕩;3.以四個營兵力前出至寮國的灰亞那宋地區;4.以八個營兵力出奠邊府峽谷,機動作戰。
如今,“神鷹計劃”的前提已不複存在。4月初,納瓦爾命令將該計劃保留原名,其內容改為,以法軍在寮國的部隊為主,4月下旬從中寮出發,向北攻擊前進,解奠邊府之圍。
但是,法軍在寮國的兵力薄弱,從各地能調集的兵員總數不過5500餘人,而且後勤供應較在奠邊府的部隊更為困難。法軍也沒有足夠多的飛機和飛行員,趴窩的“神鷹”始終飛不起來。
1954年4月21日,納瓦爾和印度支那高階專員德讓會商奠邊府戰局,認為那裡已經沒有希望了。納瓦爾自己都為這個結論吃驚。危急時刻,他原本指望越北司令科尼為上司分憂,可是自從上回在河內大吵了一頓以後,科尼再也不主動找納瓦爾說話了,凡有請示,一律使用公文。
4月24日晚上10時20分,納瓦爾忍不住給科尼拍發了一份電報,向科尼詢問4個問題。1.如果奠邊府得不到新的增援,而越軍也不增兵,那麼還能夠守多久?2.你是否主張繼續增援奠邊府?3.你是主張向奠邊府增援不同建制的志願人員,還是增援成建制的傘兵?4.你是否主張堅決實施“神鷹計劃”?
此時的奠邊府,夜雨綿綿,工事塌毀。越軍戰士冒雨挖掘塹壕,繼續向法軍陣地逼近。由於空降場大大縮小,空中補給更難了。在23日晚間至24日早晨,法軍向奠邊府空投了72人,其中包括幾名坦克手。
周恩來抵達日內瓦
1954年4月24日,星期六,瑞士日內瓦成為世界矚目之地。中國代表團於下午3時到達日內瓦機場。停機坪上已有一大群記者等候,其中美國記者最多。
等到機艙門開啟,幾個身著黑色西裝的中國人先下了飛機。外國記者大都不認識周恩來,一疊聲地問起來:“誰是周恩來?”這時,頭戴黑色禮帽的周恩來出現了。首先是美國攝影記者叫喚起來:“周恩來,走近點,朝我這裡看!”
1954年4月24日,周恩來抵達日內瓦
這是中國總理周恩來在歐洲國際大舞臺上的第一次亮相,也是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亮相。周恩來在機場發表書面宣告:“日內瓦會議就要舉行了。這個會議要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影印度支那和平的問題。亞洲這兩個緊迫的問題如果能夠獲得解決,將有利於保障亞洲的和平,並進一步緩和國際的緊張局勢。”
周恩來沒有馬上離開機場,而是稍作休息又來到停機坪迎接隨後抵達的蘇聯代表團。
莫洛托夫很快到達,並在機場發表談話指出:“不能不指出這一重要事實,即:所有大國——法國、英國、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代表最近幾年來首次共同參加一個國際會議。”
英國代表團團長艾登於4月25日夜間飛往日內瓦。途中,艾登在巴黎附近的奧利機場短暫停留,皮杜爾在那裡等著他。艾登告訴皮杜爾,在日內瓦會議結束之前,英國不會採取任何在軍事上捲入印度支那的行動。另一方面,英國打算在日內瓦會議上給予法國以全面支援,使法國得到盡可能體面的結果。
皮杜爾如聞炸雷,呆呆地站著不動。
從這時起,皮杜爾才收起心來投入日內瓦會談。由於會前法美英三國沒有就印度支那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皮杜爾甚至沒有時間準備好多種會議預案,這下可慌了手腳。
丘吉爾再一次拒絕法國
奠邊府,1954年4月25日戰況平穩。科尼電複納瓦爾說,他認為,在繼續空中支援和越軍不發起總攻的前提下,奠邊府大約還可以堅守兩至三週。一旦停止空中支援,奠邊府可能在八天內崩潰。科尼婉轉地對納瓦爾說,現在,對法軍來說至關重要的地方不是奠邊府而是紅河三角洲,越軍馬上就會對那裡進攻,如果抽空了紅河三角洲去增援奠邊府,將是非常危險的。
納瓦爾於次日致電科尼:“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你的意思是,繼續增援奠邊府只是茍延殘喘,徒勞無益。我不敢茍同。我覺得,出於軍人的榮譽與希望,即使沒有把握扭轉戰局,我們也需要援助奠邊府。因為我們現在還寄希望於日內瓦會議産生有利的結果:或是停火,或是停火不成而使美國捲入戰爭。這將取決於奠邊府盡可能久的堅持。”
納瓦爾的職位畢竟比科尼高了一層,更多地從戰略角度來考慮此時奠邊府戰局對法國和即將舉行的日內瓦會議意味著什麼。
同一天,美國空軍的卡達拉爾準將又來到西貢,與納瓦爾商議“神鷹行動”。他向納瓦爾透露,美國遠東空軍司令部已經作好準備,一旦被批準行動,將以80架轟炸機投入最初的戰鬥,猛烈轟炸奠邊府越軍陣地和越軍在巡教的後勤中轉站。
納瓦爾表示,這實在是求之不得。
此時,納瓦爾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兩點上了:或是美軍介入奠邊府戰鬥,使用空軍重創越軍,解奠邊府之圍;或是奠邊府還可支撐,直到日內瓦會議迅速達成一項哪怕是暫時的就地停火協議。
1954年4月26日下午,拉尼埃指示法國駐英國大使馬西格裡面見丘吉爾,提出最後一次請求。前提是,一定要使英國首相明白,只要英國點頭,美國就會同意使用空軍打擊奠邊府的越軍,而英國並不需要真的動用自己計程車兵。
丘吉爾沒有在當晚會見法國大使,這是一個不妙的兆頭。
舉世矚目的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影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於1954年4月26日下午3時開幕。參加會議的是中國和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以及南北朝鮮的雙方,還有參加“聯合國軍”的成員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倫比亞、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希臘、盧森堡、荷蘭、紐西蘭、菲律賓、泰國、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