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1章:此生浩蕩三千年、夜來泊船、湖尾如天
就在孟珙心中備受挫折,煩悶不堪之際。這條船隊在長江上一路西行之後,終於到了湖口一帶。
在這之後船隊轉到向南,就此進入了鄱陽湖水系。
……
鄱陽湖古稱彭蠡澤、彭澤、官亭湖、揚瀾、擔石湖……名字不下十個。
這倒不是因為它有許多淵源,而是由於它逐漸擴大,兼併了許多小湖。所以當它漸漸變大的同時,也慢慢佔據了別的那些湖的名字。
它本初的名字“彭蠡”,源自大禹治水時期。這片地區因地勢低窪,形成了數條分汊狀水系。所以取古漢語中表數量多的虛詞“九”,稱其為九江。
至此在《禹貢》中,就有了“九江孔殷,東為彭蠡”的記錄。
這片寬大浩渺的水面,就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本朝詩人楊萬里曾經在這裡留下了“夜來徐汊伴鷗眠,西徑晨炊小泊船。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的詩篇。
如今這片水域正在被濃濃的戰雲所籠罩。因為這裡就是長江壁壘總指揮姜俞馨姑娘,為完顏守緒設下的決戰之地!
……
孟珙的部隊坐著船穿過了大半個鄱陽湖,一路來到了湖水東岸邊的饒州。
之後他一上岸進了饒州城,才發現姜姑娘的江南大營早已在此地設立好,麾下的部隊也都在此集結完畢。
這次孟珙的七千部隊之所以乘船而來,就是因為他們的行軍速度完全比不上那些西夏人。
在新宋軍軍隊裡,平均每人只有一匹蒙古馬。從貴池到饒州之間這五百二十里的距離要是讓他自己走,只怕他走六天都到不了。
與此同時,那隻西夏軍由於託負著沉重的鎧甲裝置。所以雖然他們戰馬眾多,而且還都是雄健的河曲馬,可是速度也比新宋軍隊快得有限。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姜姑娘早已為他們制定好了快速行軍的計劃。
就在貴池城下,當金軍轉道南方之後。姜姑娘放在貴池城裡的這批軍隊,隨即也開始兵分兩路。
孟珙他們這支新宋軍將馬匹全都放到岸上之後,隻身登船。在長江上透過三天的航行,就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饒州。
而另一支部隊,則是那五萬西夏兵。
他們將沉重的鎧甲全都卸下,裝到船上之後,立刻就變成了一支每人配有三匹戰馬的輕騎部隊。
再加上隊伍中那一萬匹新宋戰馬,使他們在陸地上行進的速度極為快速。同樣也是三天,他們就在一路急行之後趕到了饒州。
……
此刻等到西夏軍大將阿沙敢不看到船隊終於靠岸,大量的鐵鷂子戰甲開始從船上卸下來的時候,這位老將軍終於長長的鬆了口氣。
說實話,這三天的急行軍,走得他實在是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