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周澈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人,深覺這些禮儀太過繁瑣,心道:“難怪曹操、孫堅皆通脫不拘禮。太講究禮了,讓人覺得麻煩。”但他是“周氏子弟”,出門代表的是周氏臉面,不能像曹操、孫堅那樣,便是曹操,在官場上迎接周澈不也是嚴格遵循了禮儀?因為曹操是來潁川公幹的代表的是朝廷臉面。
禮畢。曹操親熱地握著周澈的手登堂入室。
堂中已佈下了酒席。因為曹操沒請外人,只請了周澈、孫堅兩人,所以只有三席。
上面是曹操的主席,兩邊是客席。孫堅已到,正坐在右邊的客席上,見曹操、周澈兩人進來,他起身相迎,笑對周澈說道:“征戰多日,未嘗飲酒,早就酒癮犯了!今晚曹都尉請酒,皓粼兄長怎麼來得這麼晚?來,來,你來這裡坐。”
右邊是上席。周澈亦比孫堅年長三歲,亦比他職高,周澈推辭不過就坐下了。
接著曹操請孫堅坐入左席。
客人來齊了,天還沒黑,飯食飲酒不必著急,三人落座說些閒話。
孫堅是南方人,曹操很少去南方,問了不少孫堅南方的風土人情,又說起孫堅昔年十七八歲便以郡司馬之職參與平定許昌、許韶父子之亂,讚不絕口,直說:“君猛銳善戰,為江東英雄!”
曹操又與周澈談笑,說起周澈昔日為司刑巡察時剛猛除貪,亦連聲稱讚,說道:“雖說治理國家地方應該寬猛相濟,然以今之形勢,卻正該將‘寬’拿起,把‘猛’放下。正如人之急病,需下猛藥。”
曹操欣賞孫堅和周澈的剛猛,是因為他本人也是個“猛銳”的人。他二十出頭為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在洛陽幾個城門懸掛十餘條五色棒,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杖死蹇碩的從父,令洛陽那些橫行慣了的貴戚、豪強畏懼屏息,收斂惡跡,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
談談說說,暮色已至,堂內昏暗起來。侍女入來,點上青銅燈架上的燭火,重新映亮堂中。
曹操說道:“哎呀,與二君說得起興,不覺夜至,兩位餓了沒有?我是餓了。要不這就開席?邊飲邊談,如何?”對孫堅說道,“司馬,我甚少去江東,對你們江東的風物人情極感興趣,待會兒席上還要請你多給我講講。”
孫堅笑道:“好啊。”和曹操聊了這麼會兒,他覺得曹操這個人不錯,言談爽快,舉止不拘禮,很投自己的脾氣。趁侍女上酒菜的空兒,曹操又對兩人說道:“我不瞞二君,再過幾天我就要回京了。今夜酒宴,既是我此次從徵賊兵,喜與二君結識,也是與二君辭別。”
孫堅訝然,說道:“汝南、南陽等地的賊兵尚未平定,都尉怎麼就要回京了?”
“我部人馬皆為別郡郡卒,從我平亂是萬不得已。如今潁川已定,彼等也要各歸本郡了。他們郡中也有亂賊,雖不如潁川賊多,亦不能長久在外。”
“原來如此!”
孫堅看起來像是信了曹操的話,周澈不以為然,心道:“此次平定黃巾之亂,曹操來得晚,走得早,明顯是來鍍金的,是來獲取戰功的。”看了曹操一眼,心道,“也許他的父親已經給他活動好了?只等他回去京師就能得到新的任命?”
曹操轉目周澈,正碰上週澈在看他,笑道:“皓粼,昨天我在太守府裡聽府君說,朝廷特選拜侍御史王公為豫州刺史,王公已離了京師,不日就能來到陽翟了。”
“侍御史”御史中丞的官屬,共有十五人,“得舉非法,其權次尚書”。朝中共有十五個侍御史,周澈雖對朝中高官有所瞭解,但不知曹操說的是誰,問道:“侍御史王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太原王子師也。”
王子師,即是王允。就不說前世,只這一世周澈就曾多次聽過他的名字。孫堅也聞過此人之名,說道:“可是年十九便與同郡郭林宗定交,被郭林宗稱為‘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的王允麼?”
曹操說道:“正是此人。”
說來好笑,聽到王允將來任豫州刺史,周澈的第一反應竟是想起了貂蟬。他忙輕咳一聲,低下頭,把這個念頭壓下。
曹操笑道:“皓粼,我還聽府君說,王公已闢潁陰六龍先生和魯國孔融為州軍事,六龍先生此次應會隨王公一起來潁川。”
“哦?潁陰荀氏?”
“是啊。唉,也不知他們何時會到!皓粼,我是久慕六龍先生了,也不知此次能否有緣拜謁。我在京時常聞京中博士、儒生言:六龍先生飽讀詩書,深通《禮》、《詩》、《尚書》、《春秋》諸經,尤擅治《易》,非常儒可比,乃是當今碩儒。我也很喜歡《易》,只可惜未能得遇良師,若是能當面聽到六龍先生的教誨,那可真是三生有幸了!”
六龍先生就是荀爽。他因黨錮之禍,隱遁漢濱十餘年,專以著述之事,寫了很多書,號為碩儒,尤擅治《易》,在儒林有極高的聲名。黨錮中,有很多士子因為不能出仕,不能施展抱負所長,便就隱居發憤著書,這是很常見的。比如陳群的父親陳紀就寫了一本數萬言的書,號為《陳子》。剛聽過王允之名,又聽到孔融、荀爽也將要來潁川。這幾個都是名人。
周澈忽然想到了荀彧他不由自主的開口:“不知荀氏翹楚荀悅、荀彧會來麼。”
“荀悅、荀彧,我知道他倆。還有荀攸?對了,皓粼,荀攸不是從你出征了麼?他現在何處?你今日為何沒帶他同來?”曹操介面。
“公達現在城外營中。此次殲滅潁川黃巾乃是大勝,吾恐部下義從恃勝生驕,騷擾地方,故留他在營中嚴加約束。”
曹操連連點頭,讚道:“勝而不驕,謙和內斂,不但不驕,還未雨綢繆先約束義從,皓粼,你真是越來越有古名將之風。”
他和周澈在這裡談荀爽、談《易》,孫堅讀書不多,對這些東西沒甚興趣,坐立不安,打了個哈欠。曹操看到了,這時酒菜已經布好,他舉杯笑道:“些許微薄酒菜,二君且請勉強下嚥吧!此次平定潁川賊兵,兩位功居首,這一杯酒,我敬二位!”
孫堅馬上調整好坐姿,端起酒杯,說道:“堅敬都尉!”端起酒杯,昂首揚脖,一飲而盡。周澈亦舉起酒杯,以左手的大袖掩之,徐徐將酒飲下。孫堅喝得太快,酒水順著他的嘴角流下,他把酒樽放下,隨手抹去酒漬,笑道:“沉鬱濃香,好酒,好酒。”
“既然喜歡,便請多飲幾杯。”曹操殷勤勸酒。
酒過三杯,曹操笑道:“《詩》雲:‘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有酒豈可無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