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看第一章,我還以為講的是顧炎武他們的後輩繼承先志,沒想到竟然出來個韋小寶,這人設雖然有趣,但……怎麼說呢,一個中年妓女的兒子,代入感很差勁總感覺……”
“人設確實有問題。我記得先前看過一個雜志文章,寫的是《武俠主角登龍術》,寫的就是各個男主角,俱都是身份特殊,比如說郭靖、楊過之類;而這兩年興起的網文,卻是力求‘主角普通化’,越普通越好,甚至連身高、體型、家世什麼的,都做‘模糊化處理’,《鹿鼎記》有‘平民主角’的意思,但這人設,幾乎是完全反傳統,不知道未來劇情怎麼樣,畢竟這樣的痞子性格,實在難以處理後續劇情……”
“……”
從未見過這樣主角的讀者,很難想象這本書的後續發展,反倒是那小說中附錄的資料,關於吳六奇幾人的《明史》討論,這種“一頁書自毀小說”的行為,更讓人感興趣。
現實裡的書籍,雖然上面也有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看到相關的附帶資料,但卻沒有《天地》中這麼閱讀方便,這讓這部《鹿鼎記》,與《明史》掛上了勾。
只不過,這樣的注意力,在極短的時間裡,就被另一件事轉移了!
清朝地圖,開放了!
新地圖開放,並非僅僅是“無中生有”,而是“死生易轉”,原本一些被玩家戲稱為“暗殺髒官”的明代地圖,首先出現了韃子的身影!
屠戮!
濫殺!
毀滅!
當看著那一隊又一隊的滿清騎兵,肆意劫掠的身影,無數的玩家,驚呆了。
不止是那可笑的豬尾巴,更是那在以前的影視劇中,從來不曾看過的亂世外寇入侵,給百姓帶來多麼大的災難!
豬尾巴的事,很快就被歷史帝科普。
“這種被俗稱為‘豬尾巴’的發飾,叫‘金錢鼠尾’,是貫穿整個清朝的發飾,對,是整個清朝!
在清初時,所有人都是這樣醜陋的形象,也正是這種帶有汙辱性的發飾,才引起那麼大的民間反抗,死了那麼多人。
1793年,英國訪清使團畫師的畫中證實,在乾隆時期,還是‘金錢鼠尾’,只不過這一時期的‘金錢鼠尾’,頭發多了幾撮!
而到了清朝末期,才出現大家印象中的‘陰陽頭’,而且‘金錢鼠尾’也同樣存在,並沒有消失。
作一個概括:
清朝初期,是鼠尾。
清朝中期,是豬尾。
清朝晚期,是蛇尾。
嗯,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