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丞相平吉剛到玉泉宮門口,卻發現嫡母皇太後的貼身太監王寶已經在宮門口等著了。
“左丞相大人,可是為了諫言官沖撞皇上之事來求見太後?”王寶客客氣氣的迎接左丞相平吉,說道。
“不瞞王公公,我正是為了這件事情來求見太後。不知道太後娘娘這會可有空?”
“太後娘娘也在為這件事情發愁吶!左丞相請!”
王寶說的沒錯,太後也在發愁。左丞相平吉準許諫言官們向小皇帝上書這件事情,嫡母皇太後是知道的,並且默許了。但是萬萬沒想到這件事情現在鬧那麼大。據王寶彙報,小皇帝在寢宮之中大發雷霆,各種瓶瓶罐罐碎了一地。如果沒有鐵了心要廢掉這個皇帝,那麼最好就不要再去招惹這個小皇帝了……
如果不懲罰小皇帝吧,在諫言官們那裡又說不過去。畢竟小皇帝扔了諫言官的奏章,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將諫言官們晾在宮門口。雖然諫言官沒有什麼實權,但是開國高祖皇帝的遺詔卻給了諫言官們無窮無盡的加持。
“平丞相,你可有什麼解決這件事情的好辦法?這件事情,皇上只是貪玩多喝了幾杯酒,哀家也已經告誡過皇上了。”嫡母皇太後一句話就奠定了基調。
從內心的感情來講,嫡母皇太後對小皇帝是有感情的。如果讓她因為這麼一件事情就把小皇帝的皇位廢掉,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聽到嫡母皇太後這麼說,左丞相平吉已經明白了嫡母皇太後的意思。但是如果完完全全按照太後的意思來,那他平吉這一行到玉泉宮,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太後,此事因為皇上失手將奏章掉下城樓,引起諫言官們的誤會。而諫言官又是一群恪守祖宗規制的大臣,性格剛毅。如果皇上不給諸位諫言官解釋清楚,這件事情恐怕不好收場啊。”
平吉說的沒錯。諫言官雖然歸屬平吉管理,但是平吉也不是能完全控制諫言官的。如果不涉及到諫言官們的尊嚴問題,平吉說話對諫言官們是有影響的,尤其是領頭鬧事的諫言官楊慎,更是對自己言聽計從的門生。但是奏章被皇上扔到地上這件事,已經徹底的突破了諫言官們的精神底線。就算是楊慎,也不敢冒著得罪全體諫言官的風險,聽平吉的話。
“你說的這些,哀家知道。但是你要知道,皇上現在也正在氣頭上。這一會讓皇上去跟諫言官們解釋,恐怕皇上是不會願意去的。不過事情還是要解釋清楚的,諫言官們做的也沒有錯!平丞相,諫言官歸屬你管制,這件事情哀家覺得由你這個直屬長官去解釋比較好!”嫡母皇太後說道。
“太後娘娘,如果能為太後、皇上分憂,臣定然不會推辭。但,臣去解釋,難免會落人口實。臣是情願去幫助皇上化解這件事,但是在外人看來,就像是太後和皇上強迫臣去強制讓諫言官封口。臣恐怕對太後和皇上的名聲不好啊!”
平吉還是老狐貍,這口黑鍋,他平吉怎麼會心甘情願的去背。
“平丞相不用擔心,哀家在明日早朝,會下旨訓斥皇上。這樣以來,其他人也不會說什麼了。丞相你要做的,就是讓諫言官們認識到皇上並非有意扔下他們的奏章。只是一個小過錯,哀家已經訓示過皇上了。”嫡母皇太後說道。
“臣遵旨!”
平吉面見太後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要是太後肯出面,自己就有把握讓這幫子諫言官見好就收。諫言官們不再鬧事,皇帝那裡又被太後訓斥了,在正常情況下,小皇帝肯定不會將矛頭對準平吉。至於小皇帝會記恨上諫言官,還是記恨上嫡母皇太後,那他平吉可就不管了。
要說平吉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從太後那裡離開不久,平吉就去宮門口見了這些諫言官們。將自己同太後的談話修飾了一番之後,將這些諫言官們規勸回去。話說了一大堆,但是主要內容就兩條:皇上不是故意的,太後明天會過問此事。
等到諫言官們都離開了,平吉又讓管家平複將楊慎請到自己的府中。
“學生見過恩相!”楊慎是平吉一手提拔的,算的上是平吉的學生。
“楊慎吶,坐!”
“恩相找學生來,可是為了今日宮門前諫言的事?”
“除了這個,還能有什麼事!”平吉一幅生悶氣的樣子:“老夫今天去面見太後,太後娘娘說皇上現在正在氣頭上,對於皇上,不能再加以訓斥了!皇上畢竟初登大寶,年紀還小,需要的是諸位大臣盡心盡力的輔佐,而不是拿著放大鏡一般的挑剔。因為這麼一點小事,就讓皇上寫罪己詔,豈不是太強人所難了?!”
“恩相,這個學生明白。但是今日的事,已經超出了學生可以控制的範圍。群情激奮之下,學生……學生辦事不利……”面對平吉的責問,楊慎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千言萬語,最後只能化成請罪自責的話。
“老夫沒有怪罪你的意思。”平吉寬慰道:“明日早朝,太後娘娘會親自過問此事。你是諫言官的主官,要能夠分清主次。明白嗎?”
“恩師您是說……?”楊慎多少有些把握不準平吉的意思。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平吉感慨般的說了一句。
“學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