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數字,楊鑄微不可查地皺了皺眉。
雖然43.2億這個數字比起後世漯河肉聯廠併購斯密斯菲爾德公司的71億美元的估值要少了40,但是如果計入美聯儲大放水、貨幣購買力貶值、行業環境變化、產業金融資金供需關係變化等等因素的話,這個數字其實比那71億美元的溢價程度要高,而且高的多。
但是這並不是楊鑄最關心的問題,反正如計劃的名字一樣,這只是個煙霧行動而已——只不過這個煙霧跟呂思思以為的不太一樣,並不僅僅是為後續的做空行動找一個“正當的理由”。
因此,他現在擔心的是,如果明天按照這個報價遞過去,斯密斯菲爾德公司的那些董事們,會不會實在忍不住金錢的誘惑,頂著旁邊某些人暗地裡施加的壓力,就此答應了這次收購?
想了想,楊鑄說道:“給出來的其餘條件呢?”
呂思思說道:“第一,我們依然堅持原有的比例,收購史密斯菲爾德75的股份,其餘25留給現有股東;”
“第二、除去生豬養殖的主營業務外,我們承諾保留史密斯菲爾德現有的屠宰、原料國際供應、半成品肉製品配送、自主品牌肉食品等絕大部分關聯業務;”
“第三、承諾不會大範圍裁員,管理層裁員比例不超過20,員工裁員比例不超過5。”
“第四、交易的融資將由鑄投國貿、史密斯菲爾德現有債務的延期付款、摩根斯丹利高階基金公司以及銀行財團提供。”
楊鑄聞言,當機立斷:“這個方案不保險;跟那邊推遲一下時間,三天後再進行重新報價——報價總額不變,但各組成部分改成現金14美元股,pik債券3.2美元股,可轉換債券2美元股。”
“除此之外,管理層裁員上限比例提升到30,員工裁員上限提升到8,並且不承諾保留他們自主品牌肉食品的業務。”
………………
與尋常人理解的不同,單純站在公司角度來看,增加現金收購的比例,的確是一件極有誘惑力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於斯密斯菲爾德這種上市公司,什麼估值、股票價值都是虛的,只有拿到了足夠比例的現金,才能算得上落袋為安。
但是對於管理層和股東來說,卻未必是這麼回事——尤其是史密斯菲爾德這種股東眾多,沒有任何人佔股超過33的上市公司。
要知道,股份一旦被稀釋到某個程度,除非是心中有著某些執念,否則對於股東來說,這些股份就是純粹的賺錢工具;
而由於漂亮國相對健全的法律,導致這些股東想要以一個較低成本和風險的手段來出手自己手裡的股份,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在總估值不變的情況下,越少的pik債券和越多的可轉換債券比例,對於股東們的吸引力就越大——這種方案配比更容易讓股東們以較低的轉化成本拿到現金,從而落袋為安。
而呂思思之前的配比方案在楊鑄看起來,可轉換債券比例雖然並不算很高,pik債券的比例卻著實低了,他很害怕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那群股東,出於避險因素,真的答應了這次報價,因此乾脆全部重調了三者的比例。
除此之外,他還上調了裁員比例,為的就是增加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董事會的壓力,畢竟在當下的漂亮國,失業率一直不算低;以斯密斯菲爾德三萬多人的用工數量,裁掉30的管理層還好說,畢竟這些人不差錢,找下家也不難;但是裁掉8,約莫兩千多號的工人,那董事會就得認真考慮一下後果了——要知道,在歐美,藍領工人可不比白領,絕對是最喜歡遊行示威的人群之一;況且別忘了,漂亮國還有某個叫“工會”的攪屎棍存在呢。
…………
呂思思聞言,忍不住挑了挑眉毛:“老大,摩根士丹利那邊已經得到了確切訊息,三天前gs集團的某位高管連續拜訪了史密斯菲爾德的數名大股東和財務顧問,從各種痕跡上來看,對方明顯已經被說動了——這種情況下,咱們需要這麼謹慎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要知道,這份報價的比例一改,咱們這次的誠意可就沒有那麼足了;沒有足夠名正言順的理由,對咱們後續的做空計劃,會不會帶來更多的變數?”
聽到呂思思這麼說,楊鑄卻只是冷笑一下:“正是因為有gs集團參合在裡面,我才讓你調整報價的結構的——要說到對於資訊的敏感度和宏觀經濟推擬水平,全世界範圍內,能比gs集團更強的沒有幾家;”
“雖然自反恐戰爭開打以來,漂亮國的經濟結構已經開始了悄無聲息地重構,賬面上的gdp數字雖然依舊很漂亮,工業生產值更是穩中有升……但是cpi指數的變化,卻是瞞不了有心人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以為gs集團會看不出來在短暫的繁榮後,漂亮國的豬肉市場會很快進入到一個停滯且持續萎縮的態勢?——就算史密斯菲爾德已經初步切入了華夏這個世界第一大豬肉消費國裡,但它放眼整個世界,即便是沒有宗教因素在那限制著,下有雞肉替代,上有牛肉堵著,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業務天花板,已經差不多快見頂了。”
“如果我是gs集團,我絕對會列出一大堆資料,說服史密斯菲德爾,在釣足某個傻瓜的胃口後,以一個超級高位的價格把公司賣給對方——這種既可以賺佣金,又可以大量消耗我們現金流的法子,傻子才不用!”
呂思思聞言,頓時明白了過來。
鑄投國貿今年以來,聯合著一票子大佬在漂亮國大動作不斷,把“共享經濟”、“新能源”和“智慧汽車”三個概念炒的火熱,並且一副行業先行者的架勢,不計代價地在這三個領域砸入了天量資金和人力;
雖然鑄投國貿從第二季度起,已經透過轉讓股份的形式,透過一個個共享經濟專案,不斷從中下游韭菜投資者的手裡十倍回攏資金,但作為佈局者,鑄投國貿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因此現金流其實一直有些緊張。
而gs集團很明顯也察覺到了這一點,因此在遊戲規則下,以引起連鎖反應為目標,透過合理手段大幅消耗鑄投國貿的現金流,並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要知道,鑄投國貿雖然一直有心收購斯密斯菲爾德和孟山都,但都是做了三年規劃甚至五年規劃的,曾經接受過鑄投商貿委託的gs集團自然知道楊鑄這夥人不會傻呆呆地讓這筆收購款一直躺在賬面上發黴。
gs集團這麼做倒並不是出於什麼恩怨情仇之類的狗血原因,純粹是另外有一幫子大佬也看中了新能源和智慧汽車領域,想要分一杯羹而已——而作為另一陣營的狗頭軍師,gs集團對於“截脈斷血”的手段自然用的爐火純青,那麼好的機會在前,他們萬萬沒有不使出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