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勞埃德跟塞恩雖然都是歐洲業務大區的成員,但是兩人之間無論是哪個層面,都是實打實的競爭對手——恨不得致對方於死地的那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此,你信不信,就算我不丟那幾個超大型業務給勞埃德,他也絕對把我想知道的資訊告訴我……當然,那份名單大機率是不會交出來了。”
說完,楊鑄把勞埃德、塞恩、桑頓、埃文斯幾人之間的競爭關係和利益牽扯選擇性地說了一部分內容。
呂思思聞言,這才明白了過來,看了看架子上開始逐漸變色的肉串,扭頭問道:“你說有坑,卻跟咱們沒多大關係,那是怎麼回事?”
楊鑄摸了根菸點上,也懶得管地上髒不髒,就這麼盤膝而坐,一邊輕輕轉動肉串一邊解釋道:“嗯……如果你對gs集團的歷史有所瞭解,就應該知道,他們的業務佈局往往是以10年、20年、甚至50年為單位計算的吧?”
這兩天看了不少案宗的呂思思想了想,回憶起現在已是一片狼藉的日韓、東南亞和南美,以及已經開始入觳的歐盟,表情嚴肅地點了點頭。
楊鑄輕輕抖了抖菸灰:“大約在十多年前,gs集團在看到咱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後,gdp連續多年以10以上的速度飛快增長,便覺得擁有著12億人口的華夏,雖然在短時間內並不是一個理想的介入市場,但是潛力無限;”
“等到1989年咱們國家決定逐步放開金融市場,開始進行股市試執行後,覺得業務切入點就在眼前的gs集團,把華夏定位為【高潛力新興市場】的gs集團,便積極與咱們國家接觸,意圖透過建立先入者優勢,吃上第一口肥肉。”
“在這樣的背景下,gs集團亞洲分部於1994年在咱們國家的魔都和帝都設立了代表處,並出資3500萬美元,購買了平庵保險公司6.8的股份,作為進軍華夏的敲門磚;”
“要知道,那可是1994年,3500萬美元可是老大一鼻子錢了——敲開了門後,gs集團才得以有機會,逐漸在華夏境內開始嘗試開展大量各類業務,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
“雖然隨後的1995年,gs集團因為對龍行的合資模式方案有異議,最終把【華夏國際金融公司】簡稱華金)合資商的身份拱手讓給了摩根士丹利,錯失大舉打入華夏市場的機會;”
“但是由於gs集團在華金籌備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出任華金副總裁的房豐雷還是念著gs集團這份情誼的——故而對gs集團業務能力非常認可的他,日後很是為其介紹了不少的大客戶。”
“而在華金事件中失敗的gs集團並沒有放棄華夏市場,而是採取了潤物細無聲的潛伏戰略;”
“你也知道,過去的20年,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華夏遍地是機會,潛伏狀態下的gs集團很快就迎來了轉折契機——1998年的【粵海重組案】,你總歸聽說過吧?”
呂思思點了點頭,粵海重組案很有名,她自然知道。
……………………
粵省在香江的視窗公司叫做“粵海企業”“視窗公司“是指內地各省在港澳臺開設的企業,你把它當成省直投、直屬的國有企業就行了。)
1998年1月,粵海企業在香江舉辦了債權人會議。
結果發現,由於主業不清、管理混亂等問題,粵海企業的債務規模竟然已經達到了29.42億美元,嚴重資不抵債;
要知道,在98年,這筆200億人民幣出頭的債務,堪稱天文數字;就算粵省當時是華夏第一經濟強省,但一時間,也沒辦法填掉這麼大一個窟窿,只能想辦法最佳化重組了。
結果時任gs集團亞洲分部的主席格納德聽說這個訊息後,立即主動與粵省進行了接觸,表示願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為粵海重組愁壞了頭的粵省領導,接過了gs集團丟過來的橄欖枝,任命gs集團為粵海企業全面重組的財務顧問;
gs集團為了辦好粵海重組案,不僅在國際市場上,用自己的聲譽高調為粵海和粵省背書在08年以前,gs集團的行業名聲還沒壞掉),更是直接出資2000萬美元,成為了粵海的股東之一;
而作為gs集團ceo的保爾森,當時更是為了此事直接來到了香江,出席了簽約儀式,向世人展示gs集團對於粵海企業未來前景的強大信心。
看到gs集團如此看好粵海企業和粵省,投資者和各界機構對於粵海企業的信心頓時大增,粵海企業也得以實現順利重組,算是大大挽回了粵省的臉面。
由此為基點,華夏各地政府和國企對於gs集團的好感大增,再加上房豐雷的居中介紹,gs集團在大陸的業務迅速發展開來。
ps:順帶提一下,gs集團在粵海事件中嚐到甜頭後,ceo保爾森便開始了他長達數年的【訪華大計】,在離開gs集團,出任漂亮國財政部大管家之前,保爾森對華夏的訪問次數不下於70次,不但幫慶華大學建立了【經理人培養專案】;還創造了【金磚四國】、【帝都共識】等概念,並在公眾場合多次讚揚華夏的經濟成就,描繪了華夏趕超漂亮國的美好場景,這些內容還三天兩頭地出現在全球各大報紙上——總之,不管他的本意是什麼,這一番操作下來,全世界包括國人在內,對於華夏經濟發展的信心爆棚;當然,也引起了部分國家毫無理由的擔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