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呢,我的本意是食用油為基礎,主攻大豆在食品、飲料方面的應用,走品質路線,透過品控和技術改進,把本土大豆的價值和國外大豆區隔開來,然後透過鑄投商貿和鑄投國貿的強大渠道能力去消化它們。”
嗯???
林雄畢竟是老狐狸,一下子就嗅到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在商言商,在當下的華夏,做中高階商品固然是個趨勢,但是也要看是什麼行業;
電腦、手機、汽車、服裝這些容易溢價的產品做中高階的細分市場不難,但是華夏人吃了幾千年的大豆產品……不是說不能做,而是其中的風險和投資回報率不成正比。
好吧,即便是憑藉著工友之家的商譽,做中高階的大豆油或者豆類製品,風險係數遠遠小於正常企業,但是終歸還是有些費力不討好,楊鑄費那麼大精神圖個什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沉思了半晌,已經對種植業有著很深瞭解的林雄忽然想到了什麼,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他:“楊鑄,你的真正目的是……”
“種……子?”
彷彿是有些不敢確定,林雄猶豫了半天,才吐出來這兩個字。
楊鑄有些訝異地看著他,沉默了一會,終於點了點頭。
沒錯,楊鑄全力進入大豆產業,不僅僅只是為了不願見到華夏在幾年後的那場慘敗;更是為了以大豆為試點,嘗試一條能夠解決華夏種子危機的路子。
畢竟華夏的人口太多,耕地面積卻並不算多;
後世華夏每年至少都需要進口9000萬噸~1億噸的大豆作為榨油原料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
而後世國內最新培植出來的油料大豆品種,在試驗田裡也只是280公斤的畝產而已。
即便是按照這種理想產量,要滿足國內榨油的需求,也至少需要新增3.6億畝以上的耕地——要知道,後世華夏的耕地面積一共也才20億畝而已,適宜種大豆的耕地更少,除了保障主糧種植面積,更是需要種植各種蔬菜來保證居民食用,哪有那麼多地去種大豆?
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不管是不是轉基因,杜絕進口大豆都是不可能,也沒必要的事情;
而事實上,後世那場大敗,對華夏最深刻的影響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大豆種子的市場權,並且在從94年開始就逐漸失防的華夏種子市場上拉開了一道大大的裂痕。
在兼併國內過半的榨油廠後,國外糧商們獲得了市場話語權,並且制定了大豆收購標準,不是指定的那幾款種子種植出來的大豆不予收購——在種子的專利上狠狠再賺一筆後,也讓本都大豆的種子幾乎失去了市場空間。
隨著大豆種子的潰敗,在國外糧商的不斷運作下,到了最後,除了水稻為首的幾種作物外,國內用的幾乎都是國外種子。
稍微對種植業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種子可是被稱為“農業晶片”的東西,真要是被卡了脖子,後果遠遠不是後世的華為遇到的窘境這麼簡單。
因此,楊鑄目前最看重的,就是保住國產大豆種子的一畝三分地——國產大豆的口感和風味與國外的大豆截然不同,只要能夠找到足夠的出路,自然不愁國產大豆種子沒有市場空間,剩下來的品種改良、技術突破等工作,想必在有充裕的資金扶持下,進度會快上許多。
而林雄所擔憂的農民種植積極性問題,楊鑄其實沒當回事;
之所以對種植大豆有牴觸,不就是因為收益不高麼?
直接提升收購價不就完了!?
至於說如何在大幅提升收購價的情況下,保證企業自身能夠形成收益閉環……
呵呵,島國以彈丸之地,價格昂貴到沒邊的本國農產品愣是能抵禦國外同類的衝擊,並且在國民高度認可的情況下,大把大把出口創匯,說明島國在這塊的某些經驗還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而很不巧,楊鑄在保證了銷售端的強大把控力之下,很不自量力地想要嘗試一下……
喜歡重生1998之混也是種生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8之混也是種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