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專門為了九州科學院成立的‘農機局’學習人員好奇的問:
“那這個東西一天得喝多少油啊?成本是多少?”
技術員尷尬的一笑:“不知道。上邊也沒給油耗資料,到時候你們自己摸索吧。”
九州科學院的技術員哪曉得你油耗成本啊,在他們固有觀念裡,油耗?汽油不是不要錢麼?反正每次都隨便用,用都用不完。
也沒人考慮到油耗的問題。
也就是機動院的人知道這些具體資料,但機動院只是測量出來這些資料,也沒放在心上。也懶得給下邊的人說。
西州農機局的人員滿臉無奈:“得。那我們自己摸索吧。”
金昌郡外的荒郊野外,現在全部都被用紅線圈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方塊。每一個方塊中間都插著一塊牌子,上邊寫著人名。而這每一個方塊,都代表著每一個百姓的責任田。
此時,在邊緣,已經圍滿了數不清的老百姓。
每一個都,他們有一種種地的工具,能代替牛,更能代替人。
“嘖嘖,不知道真的假的。”
“說這家夥一天能犁地幾十畝啊。”
“如果這真能有用,那種地就成了最輕松的工作了吧?一點力氣都不出,就把那麼個車車在地裡開幾圈就種好了。”
“小道訊息,說到時候還有插秧機。還有收割機、。”
“什麼插秧機?它還能幫著你把水稻插進去?”
“收割機?怎麼可能,你說插秧機我都相信。收割機怎麼可能啊,水稻那是一顆一顆的穀粒啊。什麼機器能把這麼精細的工作在運動中完成了?”
“……”
這也不怪老百姓不能理解。事實上,收割機的原理比插秧機簡單多了。
他們覺得插秧機比較靠譜,收割機不靠譜。恰恰相反。
插秧機那才是真正要技術的玩意兒,機動院至今都還沒有攻克。
‘嗡’
這時,圍觀的老百姓聽見了發動機的聲音。
卻見遠處的田裡冒出了黑煙,幾十個農機局的學習人員圍著那個犁地機擺弄著。
片刻後,犁地機動了起來。就在那荒野之中行駛了起來。
寬大的越野輪胎踩踏著凹凸不平的地面,不斷的前行。隨著不斷的前行,後邊的犁刀插進泥土裡不斷的上下翻飛,一塊塊土坷垃被翻了起來。
第一刀是大塊的土坷垃。
而犁地機一個直線犁過去,又返回來再犁一遍。那些大塊的又幹又硬的土坷垃立即就變的碎了些,非常的整齊,非常的規整。
第一刀犁完。操作員換第二條線繼續。
農機局的一眾人等就圍著那被犁出來的槽觀察著。
“哇。這比牛犁的舒坦多了。”
“這土被犁的真碎啊。水稻長起來都更容易些。”
“太快了。長一百米,兩刀一個反複就結束了。一百米的距離,靠牛的話得用至少半個小時吧。這犁地機呼啦啦的一兩分鐘就弄完了。”
“太快了。”
:“這個效率……”
“……”
遠處老百姓也都震驚了。爭先恐後的跑過去看,蹲在地上看那犁地機趟過去的槽,驚呼連連。,
這犁的太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