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森提出管制改革,姜丞相也只能恭敬的稱‘是’!
同時,姜丞相心裡開始緊張起來,很有壓迫感。
群臣一樣,心中都感覺官職不保。
以前的大梁國,都是推舉制。
就是封建腐敗的老套路,‘朝裡有人好做官!’
那些沒有熟人,不送厚禮的,就算你才高八鬥,武壓群雄,但是沒有官員向朝廷推薦你,也沒有個卵用。
只能遠走他國,另謀出路,或者默默無聞,隱居山間田野,終老一生。
在梁國,六十年前,就有一個文采蓋世的才子伍權,出身貧農。
因為伍權沒錢賄賂朝廷大臣,沒有官員舉薦他,所以歷經千辛萬苦,他遠走到光明天朝,透過二十年努力,一步步成為光明天朝的左相。
光明天朝很強大,因此有兩個丞相,左相伍權,右相司馬奕。
這二人,堪稱鬼才,把光明天朝治理的井井有條。
……
過去式的梁國官員推舉制,可以讓群臣聯合排外。
非三親六故,厚禮敲門,金磚鋪路,你休想做官。
但是現在,錢森一個科舉制,讓平民百姓,都有機會做官了。
這就讓群臣感到了巨大的挑戰性,地位不保。
但是面對狠辣的錢森,他們也不敢有什麼異議,否則觸怒了這個邪皇,又要被咔嚓,脖子上挨一刀。
不過姜丞相,還是謹言道:“皇上,您這樣的科舉制,非我等熟悉推薦之人,也可以考試。”
“這樣會不會引來外國的敵人,讓敵國的奸細混入我們梁國的朝堂之上?”
禮部的部長王茂,也是謹言道:“皇上,這事情,的確需要慎重。”
“萬一敵國的奸細,成為了文武狀元,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敗我國運,誤我國事……”
錢森一伸手,止住王茂的話。
“爾等是對你們自己的文采沒有自信,還是對本皇的用人存疑?”
“是不是敵國的奸細,本皇還會不知道麼?”
群臣無語。
心說敵國的奸細,也沒有把那奸細二字畫在臉上,你這邪皇怎麼知道?
莫非你這邪皇又火眼金睛,認得真假?
錢森喝道,“好了,姜丞相,林部長,退朝後你二人給文武大比擬文。”
“讓內務府送來本皇過目,蓋印後下第三道聖旨,傳達各省,百日後進行文武狀元大比。”
“退朝!”
錢森說完,不理群臣,獨自走回後宮。
群臣一臉懵逼,搖頭嘆息,退出朝廷。
時間不久,內務府送來了姜丞相和林奇的擬文。
錢森看後,滿意的蓋下玉璽大印。
第三道聖旨,以皇榜公文的形式,由內務府影印若幹份,用千裡加急的傳書方式,傳達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