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騎士更厲害呢?
理查德:老友,你打算對決使徒的首領?感動中……
羅蘭:阿爾薩斯,過來一下!
理查德吐血倒地:原來……女神加持於霜慟之上的魔法——是召喚系的!
同人作品集湮滅在時間中的真實[by魔狼]
序
在這裡要向大家講述的,是距今約兩千三百年前,發生在艾拉澤亞大陸上,被稱為“最終女神戰爭”的宗教戰爭史。
大約一百年之前,歷史學者仍然認為這場發生在兩千三百年年前的戰爭,是一場規模比較小,歷時比較短,形式也比較簡單的戰爭。而在古人流傳下來的,有關這場戰爭詩歌中,似乎這場戰爭的規模、時間跨度和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歷史學者的所認定的史實——一般這些詩歌都被認為是過於誇張了。
而近一百年來,考古類魔法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歲月之守護”魔法被開發出來之後,考古學者已經可以將某件古物的年代精確定位——其誤差不超過十年,同時這場戰爭的遺跡也在大陸各地不斷地被發現。我們逐漸發現這場戰爭竟然真的像古詩歌中所描述的那樣波瀾壯闊。
經過近十年對大陸各處遺跡的調查、對有關這場戰爭各種史料的蒐集和整理、以及對各個城市博物館中和這場戰爭有關的文物的考證,我確信已經可以對這場戰爭的過程做一個令人信服的描述——我希望這篇論文能夠為有志於研究這場戰爭的人提供幫助。
一、古艾拉澤亞的宗教以及戰爭的起因
在兩千三百年前的艾拉澤亞,宗教有著十分奇特的形式:
首先,對於某一個特定的信徒,或者說某一群特定的信徒而言,他們雖然只信仰唯一的女神,但他們並不否認這世間有其他女神的存在。其次,無論是女神還是信徒,都預設在各個女神之間,存在一種很特殊的競爭關系:無論哪位女神取得了一種被稱為“世界樹”的神聖樹木的認同,這位女神便是眾女神中地位最高的女神——通常這意味著在世間擁有最多的信徒,以及因此而獲得的、比其他女神更加強大的力量。
取得世界樹的認同所帶來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女神及其信徒會竭盡全力地去取得世界樹的認同,而取得了世界樹的認同之後,女神及其信徒也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去保持這種地位——通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得到的強大力量去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
於是,女神們之間的關系變得異常簡單:已經取得了世界樹認同的女神及其信徒會透過武力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未取得世界樹認同的女神及其信徒則透過武力推翻現有最高女神的統治,並取得世界樹的認同,然後再去阻止其他女神獲得世界樹的認同...
取得世界樹的力量,從女神們的手段變成了女神們的目的。在一千餘年的歲月中,竟然接連有五、六位女神得到了世界樹的認同,確切的說,是推翻了前任女神的統治——然後過不了多久,就又被其他的女神推翻了——每位女神統治的時間平均只有短短的二百餘年。直到名為伊修託利的女神取得世界樹的認同為止。
從兩千三百年前的路維斯歷二二七年開始,一直持續至路維斯歷二三五年,在路維斯女神與伊修託利女神之間,進行了歷時八年的漫長戰爭,史稱“最終女神戰爭”。
這場戰爭的遠因,自然是由於路維斯女神與伊修託利女神對於最高女神地位的爭奪,而這場戰爭的近因,則是由於伊修託利女神經過近百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戰爭準備,同時屬於伊修託利女神的世界樹也接近於成熟。伊修託利女神的部隊遂於路維斯歷二二七年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開始開拓通向世界樹所在地的“神之道”(注一)。
注一:
對於這場戰爭的近因,曾有人認為是因為伊修託利下屬的寒冰皇冠騎士團團長羅蘭.斯特萊夫因為個人的私怨,才於路維斯歷二二七年,在總兵力處於劣勢的條件下開始征討艾拉澤亞:其目的是在艾拉澤亞國王溫達姆.奧蘭德有生之年親手殺死他。在羅蘭還是溫達姆屬下一名聖騎士的時候,溫達姆誣陷羅蘭犯有叛國罪,並殺害了羅蘭的戀人久遠(據說此名女子的容貌與伊修託利女神很相似)。
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第一,羅蘭只是伊軍最高指揮三人小組的成員之一,而且這三人中最高指揮官是理查德而非羅蘭,他無權單獨決定何時入侵艾拉澤亞;第二,在如此重大的戰略決定中,摻入任何私人的感情因素都是十分危險的。
二、參戰雙方的兵力與指揮系統
在開始敘述這場戰爭的過程之前,我想先對雙方參戰兵力的基本情況以及雙方的最高指揮系統的結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在開始瞭解一個事物的細節之前,最好能在總體上對這個事物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路維斯聯盟的兵力擁有數量優勢,在戰爭初期,總兵力有近五十一萬之多,而在戰爭最後階段的“世界樹之戰”中,二十三萬的數量同樣淩駕於伊修託利軍之上(注二)。這些兵力由兩部分組成:隸屬於聖都教廷的教廷部隊和隸屬於路維斯聯盟各王國的世俗部隊,其中教廷部隊是路維斯軍的核心力量,與王國的世俗部隊的比例大約在一點一比一左右。路維斯軍戰力最強的三大騎士團:聖劍騎士團、聖鎖鏈騎士團和聖杯騎士團全部隸屬於聖都教廷;在路維斯聯盟四千餘名聖騎士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直接隸屬於聖都教廷;而聯盟的空軍,五千名風暴獅鷲騎士也隸屬於聖都教廷。
藉助路維斯女神的力量,教廷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僅神職人員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並享有豐厚的終生薪俸(來自於各王國的稅收),而且教廷將各個王國的國王置於教廷的控制之下:只有路維斯的信徒才有資格成為國王,並且要經過教皇的加冕。除此之外,教廷對各王國之內的事務還擁有最高裁判權,就連國王本人也必須服從聖都教廷法王廳的裁決。
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教廷的立場極為堅定:要麼戰勝異教徒,與路維斯女神共享榮耀;要麼與路維斯女神一起被毀滅,絕不可能有第三種選擇。因此,教廷所屬的部隊也是這場戰爭中路維斯軍方面作戰最為勇敢的部隊。
而對於艾拉澤亞大陸各國國王來說,他們在這場戰爭中所處的立場要微妙得多。路維斯女神為各個王國帶來了和平與繁榮,但同時也將王權置於教權的控制之下;路維斯女神是神聖的,可傳播女神信仰的卻是身為凡人的神職人員,盡管他們的靈魂遠較普通人聖潔,但是難保和國王之間會沒有任何齷齪;國王們都是路維斯女神的忠實信徒,但他們很快發現伊修託利女神的存在並沒有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伊修託利軍並沒有奪取佔領地中任何屬於國王們的財産,而由於伊修託利軍的入侵,教廷則不得不比以前更加藉助國王們的力量。
當國王們的利益和信仰發生沖突,政治家和信徒兩種身份無法統一的時候,他們選擇了盡量儲存自己實力和避免過早表明立場的政策:如果最終伊修託利女神勝利,那麼最好避免在這場戰爭與伊修託利軍接下切齒的仇恨;如果最終路維斯女神勝利,那麼要避免教廷獨佔勝利的榮譽——那樣會更加削弱國王們的地位。
在這場戰爭中,除了一兩個信仰極為堅定的國王外,其餘的國王在提供軍隊的數量上,都有所保留,這無疑使路維斯軍的總體數量優勢打了折扣。
伊修託利女神麾下的兵力則全部由忠實的信徒組成,其中包括近萬名騎士組成的“寒冰皇冠騎士團”,八萬餘名輕裝步兵(注二),近四萬名重灌步兵,另外還包括四千餘名蝙蝠騎士以及七十餘只白龍組成的空軍。另外,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之後,伊修託利軍還得到了某個國王秘密提供的、六萬餘人的援軍,這些援軍全部裝備白色的鎧甲,但是他們的機動力遠遠弱於伊修託利軍的主力部隊。
其中,隸屬於“寒冰皇冠騎士團”的近萬名騎士,是伊修託利軍的核心戰力。就個體格鬥能力來講,他們和路維斯軍的聖騎士在伯仲之間,但是他們的機動力要遠遠超過聖騎士,而且他們的數量也是聖騎士的兩倍左右。如此數量的精英部隊在戰役中的高速機動,簡直是對手的噩夢,其中最為精典的戰例即為西艾拉澤亞平原戰役之後,兩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騎士閃擊伊斯等三座農業城市,切斷聯盟四十萬主力部隊的補給,迫使聯盟大軍退卻的例子。
而且伊修託利軍無論是寒冰皇冠騎士團、輕重步兵還是空軍,都是伊修託利女神忠實的信徒,而那六萬的盟軍,伊軍總指揮理查德只把他們當做消耗品來使用——這些盟軍的命運,在那個國王把這些盟軍贈送給伊修託利女神的時候就已經被確定了——如果最終伊修託利女神勝利了,那位國王根本不敢向勝利者質疑這些部隊如何被使用;如果最終路維斯女神勝利了,這六萬盟軍要麼會被當作叛教者,和那位國王一起被教廷處死,要麼會被那位國王秘密地滅口。
雙方參戰兵力的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雙方指揮系統的結構。
路維斯女神方面,最高指揮機構名為“法王廳”,由六名成員組成,包括教皇朱利安、被稱為“聆聽者”的朱利安的弟弟洛倫、大賢者卡達爾、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聖鎖鏈騎士團團長喬伊以及聖杯騎士團團長尼克羅。其中大賢者卡達爾頭腦冷靜,才華橫溢,戰爭中路維斯聯盟方面大部分的戰略計劃都出自他的手中,而三位騎士團團長也都是優秀的指揮官。有這四位高階將領的指揮,再加上聯盟的兵力優勢,本來戰爭的天平是向聯盟方向傾斜的,但四位指揮官卻無法充分發揮的他們的才能——教廷和國王們在決策時相互角力,以至於許多決議是折衷的結果——而在某些時候,一個折衷的結果甚至不如沒有結果。路維斯聯盟方面的人才和兵力優勢,相當一部分在聯盟內部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的角力中消耗掉了。
而伊修託利軍的指揮系統,則堪稱是可以寫入教科書的優秀指揮系統。伊修託利女神選出了三名才華最為出眾的忠實信徒組成了一個三人指揮小組:冷靜且大局觀出眾的理查德作為總司令官制定戰略計劃,劍術高超且戰術指揮能力出色的羅蘭和阿爾薩斯則負責戰術性的部署。伊修託利女神將戰爭的目標——開拓“神之道”傳達給三人小組,而具體的部署則全部由三人小組作成,伊修託利女神並不加以幹涉。而理查德在完成總體的戰略計劃之後,同樣只向羅蘭和阿爾薩斯傳達每次作戰行動的目標,而作戰行動的具體部署,同樣由這兩人完成而理查德不加以幹涉。羅蘭和阿爾薩斯在向部屬傳達命令時也遵循同樣的原則,而當他們的部屬向更下一級的部屬傳達命令的時候,也會遵循這條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