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太陽直射位置漸漸南移南迴歸線。
天光的時間也相對推晚了點。
第二天一早。
江海的天還只是濛濛發亮。
白小白還在蒙頭呼呼大睡的時候,他雙手抱著棉被,雙腿也夾著棉被,就像是死死揉著妹子一樣,姿態非常。
六點整。
清冷的電子音在白小白的腦海中響起。
白小白本來還打算繼續做豬,聽到新品升級完畢,眯著眼,翻了個身,一個激靈跳將起來。
腦海中的新品居然已經悄無聲息的升級完畢了。
b級難度美食升級這麼快,實在罕見,有點不科學,總覺得沒那麼簡單。
白小白打了個哈欠,揉了揉眼睛,問道“系統,這一次新品是什麼?”
清冷的電子音播報道:
蓴菜!鰣魚!
白小白聽到這個菜品的時候,腦袋有點懵。
蓴菜和鰣魚他倒也有聽過,但是之前並沒有接觸過著兩樣食材,更沒有料理過,因此心裡沒有底。
好在新品的製作方法他已經瞭然於心。
白小白起身,穿上長袖白襯衫,回衛生間洗洗漱漱。
搞好個人衛生後,他匆匆下到一樓,迫不及待進入玻璃廚房。
新品所需要的食材已經全部出現了。
在美食美器專屬櫃邊上出現了一個長約一米,高寬目測半米的長方形玻璃缸。
玻璃缸裝了大半缸的水,裡面插著幾根噴氧頭,源源不斷吐著氣泡,往水中打入氧氣,缸內有一尾長橢圓形的魚。
這就是鰣魚了。
鰣魚是淡水鹹水都能存活的魚,又為溯河産卵的洄游性魚類,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從海中入江,其他時間不會出現,因此取意表時,因又屬於魚類,古人新增魚字旁成為鰣。
鰣魚被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禦品納貢之物,為華夏珍稀名貴魚類,因為營養極其豐富,肉質豐腴,口感鮮嫩。
自古代六朝以來,由於上層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的極力推崇,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並稱“長江三鮮”。
長江三鮮中的河豚有毒,早在1990年,華夏衛生主管部門,就明文出臺過,禁止河豚流入市場。
刀魚因為河道汙水汙染,産量近幾年是極具下跌,鮮少見到該類食材。
而鰣魚在長江三鮮中混得最慘,因為屬於溯河産卵洄游性魚類,自從長江一項功利千秋的大壩修建好後,鰣魚無法溯流而上産卵,幾乎同時和水中大熊貓白鰭豚一起野生滅絕了。
現如今華夏市場上見到的鰣魚都是人工養殖的,或者進口米國的鰣魚。
白小白也是生平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