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
田豐笑著走進議事廳,對趙風行了一揖:“啟稟主公!”
“各地賦稅,都已經統計完畢。”
“如今大都在運往晉陽的途中。”
說完,從懷裡拿出了一份文書,雙手呈上。
熊大立馬走到田豐身邊,接過文書,然後轉交給了趙風。
趙風開啟文書仔細看了一遍。
常山郡這次徵繳的賦稅是慄米一百二十餘萬石。
太原郡徵繳的賦稅只有八十三萬餘石。
常山郡雖然略有增多,但這也是屬於正常波動範圍,才不到百分之五而已。
而且,這次是慄米,上次是小麥。
太原郡依然在減産。
如果算上預期增産的可能,與剔除孟縣和狼孟增産的一萬來石糧食。
那麼就相當於太原郡減産了百分之十。
糧食賦稅徵繳上來,今天大半賦稅都已經徵收完畢了。
最多就是在臘月的時候,各地在上繳今年一年的商業賦稅。
不過那隻能算是小頭。
而且加上,今年各地物價,被董卓更鑄小錢來破壞了。
最後能有多少賦稅,還真不好說。
如果在董卓擅行廢立以前。
這些賦稅,是需要送往洛陽,然後在由洛陽撥付下來。
拿掉其中的大頭。
所以,以前即便是豐年,全國各地,也養不了太多士兵的。
就以趙風自己為例。
一年賦稅在四百五十萬石糧食左右。
朝廷最多返回三成,也就是一百三十五萬石糧食。
這一百三十五萬石糧食,扣除所有官員的品軼,全部用來養兵,也就養四萬士兵的樣子。
但這四萬士兵,每一個縣城都要放五百到一千人,兩個治所還需要駐守四千人。
太原郡一十五個縣城,常山郡一十二個縣城。
晉陽和元氏需要駐兵八千,其餘各縣縣兵,以平均八百人來計算,共計駐兵兩萬餘人。
等於趙風能拿出進攻的部曲,就只有一萬兩千餘人了。
當然,兵器、衣甲之類的東西,都是由朝廷撥付。
這就不需要自己花錢了。
但這是按朝廷滿額撥付,與全部賦稅用來養兵,計算的。
實際上,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