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娘娘的人手大張旗鼓地清查整個後宮,她是出氣了,順心了,可其他的妃嬪們卻怨聲載道的,對此怨氣很大。
她們自以為揪住了皇後的小辮子,一個個趁機跑到天元帝面前打起了小報告,想讓天元帝懲罰皇後娘娘,最好是收了她的鳳印。
天元帝明知皇後娘娘心裡憋著一口氣,哪裡敢在這個時候招惹皇後娘娘呀,更不要說去管著她了,只是頭痛地讓他的妃嬪們最近安分點,別去惹皇後娘娘生氣,到時是他也救不了她們。
妃嬪們見找天元帝告狀沒有用,一轉身,又跑到太後那裡告起了狀。
太後本不滿意皇後娘娘,當即派人前往鳳坤宮,訓斥皇後娘娘膽大包天、胡作妄為,毫無皇後的儀範,是不是要攪得整個後宮不得安生才會滿意……
皇後娘娘倒也乖覺,認錯認得極快,面對前來訓戒她的嬤嬤們根本不做辯解,只一味地低頭認錯,完全是一副逆來順受的模樣,讓嬤嬤們再也罵不下去了。
可她認是認錯了,卻不代表會改正啊,依然我行我素的,只把太後的指責當成耳旁風,一來二去的,倒是把太後氣了個仰倒。
最後,太後直接找了天元帝,母子倆談了好久,結果是太後被天元帝給勸服了。
天元帝把太子毒一事都告訴了太後,連他的一些懷疑目標說了。
太後一聽,那些懷疑物件有她最疼愛的孫子,還有她最看重的妃子,哪裡還會生氣呀,幹脆對皇後娘娘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她鬧去。
反正太後心裡也明白,不管皇後娘娘鬧得多厲害,天元帝不可能由著她的心意去做了出決定,順了她的心意,既然如此,現在讓她鬧鬧,又能怎麼樣呢?
說不定她鬧得過分點,犯了眾怒,在後宮的名聲不好了,然後再“不小心”鬧出點什麼逼死人命的事,太後還能趁機把皇後的鳳印給收回來,奪了她的權,讓自己意的妃子掌管後宮呢。
太後和天元帝的那點子心思,皇後娘娘早看透了,心裡嗤笑一聲,讓她的人繼續查下去!
雖說她在明面不能對那些人怎麼樣,可她這麼個查法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她早知道宮裡頭藏汙納垢,沒有一個人是幹淨的,骯髒齷蹉的事兒多著呢,只要她查到其他的事,能借著這次機會把某些人的手腳砍斷,讓她們沒辦法再把手伸得那麼長,居然把手都伸到太醫署去了。
太醫署是什麼地方啊?
那原該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宮裡頭的那些妃嬪們但凡有個頭痛腦熱的,都等著太醫去救治呢。可若是太醫署的人都落入到那些人的手裡,成為他們專屬的太醫署,到時死在他們手裡的人不定有多少呢。
只要是惹他們不高興的妃子們,他們能借著太醫署的手除掉,讓那些妃子悄無聲息地死掉,光是想一想,都覺得恐怖了。
所以,皇後娘娘決定藉著這次機會發落不少人,讓某些野心過大的女人知道,她還是皇後,她還是一宮之主,她還是有著掌控後宮的能力。
她以前不爭,不過是不想去爭罷了,現在她決定爭了,倒要看看,誰還能在她面前蹦躂得起來!
在皇後娘娘大鬧後宮的時候,太子白珝則藉著養病之名,拉著小茶默默地看起了戲。
某個時候若是方便的話,他不介意插一腳,讓事情進行得更加順利,再讓事情按照他想要的方向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