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高坐龍椅上,朝他點頭,又見楊繼業被禁軍捆綁,當即喝道:“你們這幫奴才大膽,我讓你們將殺人兇手帶來,為何將老令公也綁了?還不鬆綁。”楊繼業拒絕道:“皇上,微臣管教無方,罪該萬死!”
這時潘仁美卻道:“皇上,您曾下旨,朝中大臣公子不得參加打擂,楊希打死我兒,當是首犯,但楊繼業督察不嚴,縱容其子打擂殺人,也當同罪。”趙光義微微一怔,也無話可說,此時朝臣紛紛替楊繼業求情,讓趙光義法外開恩。
趙光義左右為難,如今大戰在即,潘、楊兩家都是不能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今兩家人為潘豹之死掐在一起,實在為難。
此時後宮太監匆匆上殿,急道:“皇上,大事不好了。”趙光義正為潘豹一事發愁,一聽是後宮來人,心煩道:“後宮婦人,不知體統,沒看見朕這裡事多嗎?”他認得這個太監是潘貴妃的掌事太監,問道:“快說什麼事?”
那太監忙道:“回皇上,貴妃娘娘聽聞兄長被打死,當即昏了過去。”
趙光義一聽,登時慌了神,關切道:“那你跟我這裡廢什麼話,快去請太醫,請太醫。”那太監忙道:“奴才已經請了,娘娘只是氣急攻心,並無大礙,便差奴才前來,請求皇上做主,嚴懲兇手。”
“朕知道了,退下。”趙光義大袖一揮,趕走太監,心煩道:“潘豹啊潘豹,壞我大事!”他往楊希看去,只見他黑臉圓眼,霸氣外露,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勇將,難怪潘豹會被他打死,道:“楊希,潘豹是你打死的?”
“不錯!”
“你可知道,朕已下旨,你們楊家不能打擂。”
“這事我不知道!”楊希一口否決。
此時潘仁美怒道:“楊希,你這分明是欺君。當天聖上已明發聖旨,京城官員公子不得打擂,你卻說不知道,這不是欺君之罪嗎?難不成是令公有意欺瞞。”
楊希一口咬定道:“我爹是說了,皇上不給打擂。”潘仁美冷冷道:“那你現在又承認了?”
楊希道:“當時我爹確實說了,不能打擂。但是皇上沒有明旨下達不給打擂,我才去的。”
潘仁美冷笑道:“皇上金口,君無戲言,你明知皇上有旨,還執意妄為,簡直是藐視君威。這按照大宋律法,是要誅九族的。”
他這般恐嚇,楊希卻格外冷靜,道:“既然你說皇上一言九鼎,那我問你,擂臺上的皇榜是不是說不論出身,均可打擂。這白紙黑字,難道皇上說的話不算數?”
“這個……”潘仁美一時語塞,沒想到一個毛頭小子竟把自己問住,道:“你這分明是強詞奪理。皇上說的話,自然是一言九鼎,你卻在這裡混淆視聽。”
楊希道:“皇上在朝上說的話,我又不在,豈會知道?我是看到皇榜上沒有說大臣公子不得打擂,我以為是爹爹不給我們去爭這個先鋒,故意騙我說這是皇上旨意。照潘國丈所言,皇上既然有旨,應該傳旨到各個府邸,這才是名正言順。”
他這一番話說得毫無破綻,滿朝文武均是吃驚,楊繼業更是無法相信,自己這個莽撞的兒子今天思路清晰,言語犀利,難道真是命懸一線激發出來的能量?
潘仁美暗暗後悔,沒想到還有這個破綻,急道:“皇上,您可是在這八寶金殿上說過,公爵大臣子弟不可打擂,這個楊希竟投機取巧,鑽了空子,在擂臺上殺我兒子,可見他藐視君威,絕不可姑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趙光義也意外,這個楊希竟如此急智,找到破綻給自己開脫,但畢竟自己有言在先,可不能不認,不然君威何在。他道:“好你個楊繼業,我在金殿上三令五申,讓你們好生管束,如今闖下如此大禍,枉費朕對你信任。”
楊繼業跪爬一步,哭道:“老臣愧對皇上,愧對潘家。沒有管束兒子,釀成大禍,幹願一死。只求皇上看在微臣有些功勞的份上,饒過小兒,畢竟是微臣之罪。”
潘仁美一聽他要將罪名全攬下來,心裡尋思:“楊繼業若死,自然最好。但楊希是殺我兒兇手,可能饒了。”當即大哭道:“皇上,我兒潘豹是讓楊希打死的,還望您替我兒做主。”
要殺楊繼業,趙光義實在捨不得,但不殺,恐天下人說自己言而無信,權衡利弊之下,道:“楊希殺死潘豹,罪大惡極,理應該斬。令公有失察之罪,降為刺史,在府中禁閉思過,至於凌楚瑜……”
潘仁美心知皇帝不想殺楊業,不敢多言,能殺此二人,也足以洩憤,急忙道:“皇上,此賊包庇罪人,阻攔微臣捉拿楊希,理當同罪。”趙光義點點頭,道:“那就這樣辦吧!”
“啊?”楊繼業一聽皇上要殺兩個兒子,登時哭倒在地,磕頭道:“皇上,一切都是老臣的錯,是我傳旨不當,不該殺我兩兒子啊。”他一心要自己一命,換取兩個兒子活命,可潘仁美卻不如他所請。
趙光義也心裡不快,暗罵楊繼業不懂聖心,這楊希殺人,可是犯了滅門之罪,能以兩人性命堵住悠悠之口,自己已經寬宏大量,但這老傢伙一心替兒子死,這可是讓他為難。
此時一人跪拜道:“皇上,且慢動手,微臣有本奏。”趙光義一瞧,原來是左丞相王延齡,道:“王愛卿所奏何事?”王延齡直身道:“皇上,楊七郎雖殺死潘豹,但情有可原,非楊家之過。如今皇上正欲用兵,何不讓他們戴罪立功呢?”
潘仁美道:“左丞相此言何意?難道皇上在八寶金殿上之言,就不做數?一個殺人之徒,又有何資格戴罪立功,這樣我朝王法何在?”王延齡道:“皇上當時在八寶金殿上所言,自然重如泰山,而皇榜上若書,也是君無戲言。三國舅立擂,百姓未成瞧見當朝大臣家公子打擂,都紛紛生疑皇上有心偏袒潘家,謠言四起,說這擂立得不對。如今楊家七郎打擂,這謠言不攻自破,維護皇上威嚴,這也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