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口!”楊繼業難得大發雷霆,喝斥道:“這朝廷大員,邊關大將,也是你這小兒能非議的?”他正了正身子,道:“我和潘仁美乃政見不和,絕非私仇。我駐守雁門關時,他就曾言,‘雁門雖戰略要地,卻只能暫擋遼兵攻勢,實難長期堅守。若敵五倍於我,尚能一戰;若十倍之,能據險以守;若再復加,則退守太原為要’。如今遼軍三十倍之,他豈會發兵來援?”
廳內一片寂靜。他們都是熟知兵法之人,也知潘仁美所言不虛。但雁門關一旦丟失,大宋西北前哨失陷,大遼可隨時入關,威脅中原。
楊泰道:“爹,我軍不足四千,外無援兵,內缺兵器,難守雁門,是走是留,應早做決斷。”楊永一聽,直搖頭道:“我不走。皇上命我們楊家堅守雁門關,可曾有未見一兵一卒就退的道理?”楊泰急道:“二弟,不可趁匹夫之勇。哪有三千能據十萬之理?”楊永急了,道:“即便是要退,也要扒他們一層皮不可。爹,今夜我就率甲兵五百偷襲遼軍先鋒部隊,挫其銳氣。”
“胡鬧!”楊繼業拍案而起,道:“軍國大事,豈容你這般兒戲,只會衝鋒陷陣,不顧大局,這是為將者該有的嗎。若遼軍先鋒早有防備,你區區五百人,豈不是有去無回。”
楊泰卻道:“爹,那為今之計,該如何是好!皇上令我們堅守雁門,若我們不戰而退,唯恐受小人進言我楊家不是,定我們不戰而逃之罪。若戰,唯恐遼軍勢大,只怕難以抽身。”楊永還唸叨道:“還是那可恨的潘仁美,若他能撥五千精兵,我們又何懼十萬遼軍。”
楊繼業睨了一眼這個二兒子,楊永自知出言不遜,只得唯唯諾諾低頭。他緩緩坐下,拂了拂手,道:“你們先下去,加緊佈防,容我再想想。”
深夜,凌楚瑜來訪,見楊繼業正低頭研究地圖,旁邊飯菜不見動筷,遼軍勢大,他身為主帥,寢食難安。
“令公!”凌楚瑜低聲小心道,生怕驚擾了他思慮。楊繼業“唔”了一聲,沒有抬頭,擺手道:“放下就好。”
他以為是士卒送東西來,沒有太多在意。凌楚瑜又加重了些語氣道:“令公!”楊繼業晃過神了來,抬頭一瞧,道:“是楚瑜啊!來,過來說話。”
凌楚瑜走近,案桌上是雁門關附近地形圖,上面標記有各類記號,攻防陣勢可一清二楚。這圖上作業也是為將者必備技能之一,若能準確使用地圖,便可運籌帷幄之中。
楊繼業嘆了口氣,道:“服老嘍。若是年輕時候,這區區十萬,有何懼哉。”凌楚瑜笑道:“令公之勇,冠絕三軍。即便是現在,只要立於關前,也可拒十萬遼兵。”
他此言絕非溜鬚拍馬,令公五十有餘,英勇不在年輕人之下,而且隨著沙場歷練出來的老辣,讓人望而生畏。楊繼業笑道:“若是別人,我便當他戲言於我。楚瑜,你入軍半年,我觀你智謀你不輸於秦銘,膽略也在我七個兒子之上,武藝就更別提了,無人能及。若再得我調教幾年,我敢說,有你在,大遼絕不敢南侵。”
凌楚瑜登時頭皮發麻,急忙道:“令公過譽了,楚瑜愧不能當。大宋將才濟濟,七位楊家兄弟又是虎將,那輪得到我。”楊繼業拍了拍他的背,道:“不必謙虛。提槍上馬,保家衛國,你凌家槍即武道第一,你身體也當流淌保境安民熱血。既然來了,跟我一道參詳。”
一天滴水未盡,凌楚瑜勸道:“令公,軍情再大,也大不過身體重要。”楊繼業道:“看完再吃,看完在吃。”
凌楚瑜拗不過這個勇猛不減的老小孩,道:“令公,此次遼軍十萬之眾來犯,不可小覷。但主帥卻是節度使蕭咄李,據說此人將才一般,卻狂妄自大,不知為何遼國居然任其為帥,難道忘了滿城之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楊繼業笑道:“如今遼國朝局雖平穩,但外戚蕭家卻獨大,耶律賢這也是為了制衡雙方實力,讓彼此相互打壓。這蕭咄李就是蕭家的人,他雖不足為懼,但是那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卻不能小覷。”
凌楚瑜道:“令公至今為決,是像拼死一戰吧。”楊繼業點頭道:“皇上命我鎮守雁門關,看守大宋西北前站,若無軍令,豈能不戰自退?我楊繼業就是拼掉性命,也不讓遼軍稱心如意。”
此話振聾發聵,凌楚瑜胸口熱血沸騰,道:“凌楚瑜願隨令公左右,殺敵衛國。”楊繼業道:“楚瑜,來,我有一計,可重創遼軍。”他指著地圖上的一處關口,道:“這是我軍駐守的雁門關,往西北方向,有條小路,名為西陘寨,可由此道迂迴至雁門北口,若埋伏在此,定可殺遼軍一個措手不及。”
凌楚瑜雙眼一亮,道:“好計策。此陘極為隱蔽,遼軍定料不到我軍會從此偷襲。令公,這奇襲的任務,便交給我吧。”
楊繼業哈哈笑道:“此等良機,我豈會拱手讓你,自當我親自領兵。”凌楚瑜驚道:“令公,這怎麼可以。三軍不可無帥,雁門關需要你親自駐守才行。這偷襲之事由我前去,定不辱命。”
遼軍有十萬之眾,西陘小路最多也就能容數千精兵,若前去偷襲,多半是有去無回。凌楚瑜自恃憑藉武功能突圍而出,其餘人皆做不到。
楊繼業道:“你可別瞧不起我這老卒。我打仗時候,你還沒出生,我自有辦法。”凌楚瑜毅然道:“絕對不可。大宋朝萬萬不可沒有令公。這任務還是交給我去吧。”楊繼業正色道:“我是三軍主將,一切都可聽我的,無需多言。”
話已至此,凌楚瑜知道勸阻也無用,嘆道:“既然令公要親率人馬前往,我有一計,或許能讓遼軍退去。”楊繼業奇道:“是何計策?為何不早說。”
凌楚瑜道:“我今夜前來,就是想在令公手上討一千人馬,偷襲遼軍後方,卻沒搶過令公。”楊繼業笑道:“這殺敵自當爭先。不過你能想到如此,實在難得。”凌楚瑜道:“令公,此番偷襲如孤軍深入,期間危險,您比我清楚。如今雁門關兵力不足,無法從正面牽制遼軍,可修書一封給潘仁美,告知我們將偷襲遼軍後方,讓他派兵從正面出擊,到時候裡應外合,定可挫敗敵軍。”
楊繼業卻道:“但潘仁美大軍離我們這裡有三百餘里,只怕趕不及。”凌楚瑜道:“令公忘了,原平縣尚有五千精兵,一日便能趕來。”楊繼業拍了拍腦門,恍然道:“對對對,這裡有駐有一軍,尚未被調回太原,我怎麼把這事忘了。事不宜遲,我立馬派人加急送信。”說罷急忙寫信,運筆如飛,差人送往太原。
此事一了,楊繼業心口石頭輕了許多,道:“若這五千精兵能從正面突襲,定讓遼軍首尾難故。”但旋即思忖道:“若潘仁美不肯發兵,又當如何?”
凌楚瑜胸有成竹道:“令公莫要憂慮,這原平援兵只是一計,能否打敗十萬遼軍,非令公不可。”他指了指地圖,道:“令公請看,遼軍在雁門關外佈陣,這裡地勢狹長,大軍不能展開,兩側守備定薄弱。令公從小路偷襲遼軍後方,可直搗黃龍,朝遼軍主將指揮部殺去,若能殺死主將蕭咄李,遼軍定不戰自潰。到時候潘仁美援兵若來,可分得一部分軍功,若不來,這天大功勞盡在我們手中。”
楊繼業拍手讚道:“擒賊先擒王,這蕭咄李的人頭,是我楊繼業的了。”
喜歡俠骨照銀槍請大家收藏:()俠骨照銀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