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張承對這個很有俠義的監督總理非常有好感,連忙說道。
一邊的張家玉聽見張承的保證之後,又說道:“最後一件事,昭之,萬督師讓你從衛所兵之中獨立出來,單獨歸我管制,這事你也應當知道。”
張承聽了這話,心裡面頓時如同吃了蜜糖一樣,非常欣喜——終於不用和那些酒囊飯袋一起待在一起了:“多謝總理的厚待!!多謝萬督師的厚愛!”
“不可焦躁,不可得意忘形。須知道,這些都是為了大明,當共同努力。”張家玉敦敦教導。
張承連忙稱是。張家玉見張承態度誠懇。語氣沉靜,也就放下了心,隨後說道:“萬督師就交代了這幾件事情,接下來就去拜訪一下巖野公、秋濤公,隨我走罷。”
幾個人在廣東城兜兜轉轉,來到了巖野公——也就是陳邦彥的府邸。規模不大,倒是和農家的院落差不多,裡面坐著兩位身穿官服的中年人士,樣子看不大清,但是渾身上下的浩然正氣非常濃厚。
張承不由自主地想到,若是這兩位碰見了洪承疇會是什麼反應?估計洪承疇會無地自容罷!洪承疇這種“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亦枯”的敗類,怕是連這二位的一根頭髮絲都比不得。
張承記得,洪承疇在聽說抓到夏完淳之後,親自去招降,當時洪承疇沒有絲毫廉恥地說道:
“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誤墮賊中耳!歸順當不失官。”
夏完淳堅決不跪,連連折辱洪承疇,洪承疇羞憤之下殺了夏完淳【注1】。不久之後進攻福建。福建被他這個從小被福建南安英郡養育的人拿下之後,洪承疇拜見沈百五,沈百五一心求死,給了洪承疇兩個巴掌,英勇就義【注2】;隨後他同窗、同學、鄉鄰都去勸降,不聽,皆殺之。做完了這些事情之後,他不被錄用於洪氏族譜;親人不承認他;他母親不認他,甚至不讓他進家門;同窗以他為恥,甚至恥於拋頭露面;南安英郡的百姓以他為恥辱。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豬狗不如、廉恥不知的敗類,某度上公然寫著“在洪承疇的推動下,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閒話不提,張承來到這裡之後,兩個人起身,張承連連拜見兩位,禮數周到,陳邦彥和陳子壯先前略略知道張承都是從張家玉的吹噓之中知曉的。現在立了大功,幾個人也知道張承,連連對張承稱讚,說他是國之棟樑,未來可期。張承也一一回話,對他們也非常尊敬,每一位為國家而死、為民族而死的人都是值得張承去尊敬的。更不用提這種忠烈之士。
寒暄一陣子之後。幾個人立了進入了正題,大概就是贛州的事情,如果贛州失手之後,廣東應該怎麼辦。幾個人一起討論。本來張承是沒有什麼權力和地位參加這種會議的,但是因為張家玉的緣故,加上本身也受到陳邦彥和陳子壯的重視,自然能夠參加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承很識趣,雖然自己也是這“方桌會議”的一員,當時顯然只是旁聽的,根本沒有那個資格。結果一邊的陳邦彥對張承很感興趣,就突然對張承說道:“聽聞張參將對於兵事還是非常精通的,不知道張參將有什麼見解?”
張承連連說不敢不敢。他心裡也清楚自己這麼小胳膊小腿的,怎麼可以在大佬面前造次?
沒想到幾位都說不礙事。他們也不是那麼特別迂腐的人,也不太在意這樣的禮節,畢竟現在國事艱難,需要去聽取每個人的意見。
張承無奈,組織了一下詞語就說道:“我的看法同三位上官……”
“說甚麼上官,稱呼表字就成!!”張家玉大手一揮,其他兩個人也沒有絲毫異色。
張承心裡面擦了一把汗,連忙說道:“是,芷園公、巖野公和秋濤公,末將的看法與你們相同,贛州自嶺南之路,必經贛縣、上猶縣和南雄府,其餘地方都有高山阻擋,難以逾越這條路是唯一一條路,必須守住!若是贛州失守,那麼南雄府必須進行佈防,同時在梅嶺進行佈防,這樣能夠拖延一些時間。
這段時間可以遊擊——即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不停地襲擾綠營官兵的後勤,這樣拖延時間,讓他們疲乏,然後趁機一舉殲滅,最後以南雄府為據點前沿,整個廣東為後方,北上攻贛州!”
……
……
張承的建議被採納了,同時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上猶縣、梅嶺和贛縣都應該進行如此的佈置。張承覺得不大可能,因為後勤跟不上。
但是張承沒說。
卻說張承那邊交談之後,自然需要去拜訪一下自己所謂的上級,雖然張承對於他一點兒好感都沒有,但是該有的禮節和潛規則還是需要去做的。
交了一些銀子之後,指揮使大人連連祝賀張承的高升,同時也暗自嘆息,以後這麼聽話又懂得孝敬的下屬就要離自己而去了。不過看著手裡面沉甸甸的銀子,這一點憂愁很快就散去,而且之前那麼一點兒懷疑也已經從他的心裡面徹底抹除。
這事兒就是張承說那樣,絕對沒有錯。
待到張承走後,陳邦彥和陳子壯說道:“為何直接提拔這樣以為年輕的千戶為參將?”
張家玉苦笑道:“為今之計。只能如此。強敵環伺,時不我待,而且這位千戶的功勞也是夠的,參將給他也順理成章,只不過是年歲小了一些而已,這個事情不難的。”
幾個人沉默不語。
喜歡伐清1646請大家收藏:()伐清164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