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最終默默地,把所有的話咽回了自己肚子裡。
傅蘊安以前就對天幸很重視,天幸的文章在希望月報上進行刊登的時候,他總會讓希望月報那邊多印一些。
現在知道天幸就是穆瓊之後,他就更重視了,甚至直接下令,讓希望月報將這一期印出十萬份來。
現代的雜誌,賣個十萬不算什麼,但在這個時期,一個雜誌要是能賣出十萬份,那估計就是當之無愧的全國銷量第一了。
在民國時期,是有雜誌一個月賣出十幾萬份的,但那是在民國中期,這會兒……銷量達到一萬,就能成為上海銷量前十的雜誌了!
管著希望月報的周念鄉一開始聽到傅蘊安這麼要求的時候,甚至懷疑自己聽錯了,然而……傅蘊安緊跟著,就強調了一遍,不僅如此,傅蘊安還讓他將《我在百年後》印刷成書,《傳染》也多印一些。
周念鄉聞言,納悶極了。
傅蘊安就道:“你放心,不會賣不出去,我會讓人將這些書運到別處去賣。”
這時候的雜誌什麼的,為什麼銷量不高?還不是因為交通不便?
希望月報和教育月刊這兩份雜誌,因為有力可圖的緣故,被報販賣到了杭州蘇州南京北京等地,但也就這樣了,在很多城市,其實是買不到這兩份雜誌的。
既然買不到,自然也就沒有銷量。
不管是書還是雜誌,要是能多運去一些地方,肯定能多賣掉很多,至於為什麼沒人這麼幹……無他,就是因為運費太貴了。
千里迢迢運一些雜誌去賣,可能還買不上價錢……有這功夫,還不如把上海那些新奇玩意兒運去賣。
別的不說,霍英的工廠裡生產的紐扣鞋子什麼的,運去別處賣的價格,就比賣書賺得多多了。
因為不賺錢的緣故,之前報販都是不願意把報刊雜誌弄去很遠的地方賣的,但現在……傅蘊安打算砸錢,把天幸的書和穆瓊的書運到全國各地各個城市去。
這麼做,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樓玉宇和天幸,而這對穆瓊,是有好處的。
只要穆瓊的名氣夠大,將來別人想要找他的麻煩,就要先掂量一下自己了!
惹眾怒的事情,就算是他的父親,也不敢隨意去做。
於是,這天一大早,上海的文人爭相購買希望月報的時候,霍英手底下的的一些人,帶著一箱箱的書,離開了上海。
這些人裡,就包括宋彥秋。
宋彥秋如今已經不需要跟著別人跑了,他已經可以獨當一面,這會兒,他就帶了很多霍英的工廠生產的產品,還有天幸和樓玉宇的書,準備前往湖南。
他們這些人,一開始是隻負責給霍二少的工廠購買原材料的,但現在霍二少的工廠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他們就開始負責賣東西了。
按照霍二少的說法,那就是既然賣自己的商品能賺錢,那為什麼他們自己不賺,要給別人賺?
宋彥秋覺得他們二少說的太對了!
這錢,肯定是自己賺最舒服!
就是這順便賣書,他覺得不好『操』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書分量重就算了,賣太貴了還可能沒人要……
不,也不一定就賣貴了就沒人要了,好好宣傳一下,這書肯定也是能賣很貴賺錢的!
宋彥秋『摸』『摸』口袋裡用玻璃瓶裝著的西林,琢磨起要怎麼賣書來了。
霍二少這麼看重他,他一定不能辜負了霍二少的期待!
宋彥秋等人帶著希望月報離開上海的時候,穆瓊正在教育月刊編輯部整理自己的稿子。
《換身記》這書,他一個月刊登兩三萬字的樣子,至於《蛻變》,如今又變成了隔日在大眾報刊登,每次刊登三千字。
而他如今養成了習慣,每天至少寫三千字……如此一來,也就不用著急趕稿子了,甚至有空做點別的。
比如用朱世安的筆名罵罵人,又比如翻譯翻譯他覺得值得翻譯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