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兵者最重士氣,心理上的優勢能讓軍人忘記膽怯,敵人強,他們更強,除非不戰,戰必勝之,攻無不克,所向披靡。
秦風不知他的蒙山軍將士們是否脫胎換骨成了王兵,可至少他們根本沒有對韃子的畏懼,若說有,也只是輕蔑和無視。
大明百萬雄師真的勝不過數萬八旗兵嗎?八旗滿萬真的不可敵嗎?
根本就是笑話,明軍不敵八旗,戰力雖有不及,但更大程度是因心存畏懼,若都是蒙山軍一般的心態,韃子怕是早就灰飛煙滅了。
李定國的西軍為什麼能夠一次次戰勝滿洲八旗,不是西軍的戰力高於明軍,而是西軍一直在西南作戰,未曾和韃子有過接觸,只當韃子和明軍一樣,他們能戰勝明軍,一樣可以戰勝韃子,也正是這般心態,讓西軍和韃子交戰時毫無心理負擔,敢打敢拼自然能勝。
蒙山軍諸人全都不經意的進入了戰時的狀態,好一會兒才發現秦風一直沒有說話,不禁面面相窺,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蒙山軍中,秦風有著絕對的權威,他如果不想戰,沒有人可以反對。
夜風停歇,天地間越發飄渺孤寂,秦風揹負著雙手,眼中深邃似海,他不說話不是在猶豫,而是在思索。
當得知清軍會屠城之後,他就在思索如何去戰,至於逃離這裡,他從未想過。
在這個亂世之中,良知,仁義都是一些奢侈的東西,擁有這些東西的人往往活的都不怎麼好,顯然楊再興就身懷這些,蕭明也有,而秦風似乎更倒黴一些,他有這些也就算了,偏偏還要絞盡腦汁的想活著。
他想讓楊再興,蕭明等人活下去。
好人,不該輕易去死。
良久,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秦風看向楊再興道:“楊千戶,你所部人馬戰力如何?與城中的清軍差距多少?”
此問等於表明了態度,秦風不會坐視桂林城的百姓被屠戮,他會戰,也敢戰!
楊再興面露振奮之色,答道:“我帶來的八百人都是驍勇之士,與趙布泰身邊的精銳相比,雖然還有所不及,但以二換一還是可以做到了。”
義軍中多有武藝高強之輩,可戰陣上的拼殺不同於單打獨鬥,十個訓練有素的精兵結陣而戰,完全可以勝過十個武林高手,楊再興能讓手下義軍做到以二換一,已然很不容易。
秦風臉色微凝,沉聲道:“我軍兵力目前佔優,可是趙布泰麾下的其餘清軍很快就會趕到桂林城,所以今夜之戰必需要勝,而且是速勝,不然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
眾人皆是肅然,今夜之戰是一場輸不起的戰鬥。
蕭明心懷感激,走到秦風面前躬身一拜,並無任何扭捏之言,直接提議道:“趙布泰開啟東門,意圖引誘我軍去攻,想來東門內一定布有重兵,而城中清軍一共才三千左右,如此的話,其它三門守衛必然薄弱,我軍可是無視東門,從其它三門破城。”
乍聽之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提議,可對於蒙山軍而言,執行起來卻有很多隱患。
蒙山軍兵力集結在了桂林城外,是幾個主官出於對秦風安危的考慮,以備不時之需,至於攻打桂林城,怕是沒人敢這樣想。
沒有想法,自然也不會去準備各種攻城器械,僅靠步卒去攻打城高牆厚的桂林城,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就算城中清軍不多,其它三門守軍薄弱,可只要每個城牆上留守百餘人,就足夠抵擋十倍之敵的攻擊。
秦風孤注一擲攻打一處城門,或許可以拿下,但要付出多少代價呢?所剩兵力還有何實力去和趙布泰主力對決?
蕭明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提議十分不妥,搖頭自語道:“不可攻堅,只能選擇在東門與韃子短兵相接。”
他說的無奈,卻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就在這時,一個清冷的聲音忽然響起:“為什麼一定要攻打桂林城?”語氣聽上去有幾分猶疑,更多的則是質問。
喜歡神罪大明請大家收藏:()神罪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